收藏价值形成原因?
对于收藏品的价值,我们往往是通过市场来确认的——某件藏品的市场价是多少。然而,我们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件藏品没有进入市场或者只有一个少量买家群体,它的价值该怎么体现呢? 我认为在讨论“价值”之前,应当先明确价值的定义——我们通常认为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其实是主观判断的结果(例如我们在评估商品价格时,会考虑该商品的供需关系,而供需又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因此“价值”其实是一种概念,一种人类设计出来的概念,用来度量事物以指导我们的行为的概念。
所以,当我们确定价值的内涵与外延之后(即确认某一事物是否具有被估量的价值以及该价值的大小如何),再来看“价值”的实现问题时,就会发现,“价值”其实是在“物”和“钱”之间搭起的一座桥梁。 无论是艺术品、古董还是纪念币,其价值都能以一定的市场价格呈现,但这并不是说这些物品本身就不是有价值的了。就像我们使用纸币一样,我们不能因为有了电子支付就否定纸币作为货币的地位;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了市场价,就把非市场的部分从“值”中抹去。
我认为一件东西是否有价值,与其是否交易,是否是流通资产没有任何关系,有价值的东西没准只是一个人眼中的宝物而已。 而当这个“人”足够多的时候,这个东西的价值就能够体现出来——“只要你的欲望足够强烈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那么,宇宙中原本属于全人类的财富就会向你倾斜。” 如果此时你还不能明白“为何一件东西有人买就一定有价值”的道理,不妨反过来想想:如果没有价值,怎么会有商人愿意贩卖它呢?!如果它真的毫无价值,又怎么会有人有欲望拥有它并愿意为之尽力呢?! 举个例子: 假定世界上只有你和另一个人对某件东西有欲望,且你们都愿为此而努力。由于你们的欲望无法同时得到满足,因而这件东西对于你们而言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除非:另一个人放弃追求,而你能如愿以偿。在这时,你才能说,这件东西对你来说是有价值的。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