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红色翡翠是真的吗?
褐红色翡翠,这个称呼有一些语病,应该是“褐黄色翡色翡翠”的简称。这种颜色的翡翠很普遍,但很多人把它和红翡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上图是红翡,颜色浓郁艳丽,是天然的色调。而下图是黄翡,颜色要淡雅很多,是褐红色的。 再看看褐黄色翡色翡翠。它的颜色既不同于红的浓烈,也亚于黄的素雅,属于比较闷的颜色,而且带有黄色调或褐色调的粉色。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颜色? 因为翡翠是在高温、高压的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在形成的初期,含有铁元素的水溶液沿着裂缝渗透进去,形成了色带或者色块。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和水溶液浓度的不同,部分铁元素会氧化溶解,形成氧化铁,也就是四氧化三铁(俗称黑铁矿)。
当有铁元素存在时,根据“无机染料分散原理”——即无机着色剂溶于介质中呈色,不溶于介质的不显色——四氧化三铁会起到遮色剂的作用,从而使得有色基质不显现出来。这就是红翡和黄翡的形成原因。 而褐黄色翡色翡翠则是另一种情况了。它可能是在含铁的硅酸盐岩石里注入的钠离子(或者钾离子)被氧化之后产生的颜色。也有研究者认为它是由于粘土矿物褪色变淡后留下的灰色印记[1-2]。不管是哪种成因,这种颜色都显得比较淡,而且带有灰色调。 和红翡以及黄翡相比,褐黄色翡色翡翠的颜色较为单调,因此往往需要借助其他的填充胶结来优化色泽,比如图中所示的绿翡夹层。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避免这种颜色出现。
答案是肯定的,翡翠有褐红色。这种褐红色有时俗称“酱油色”,是翡翠中相当难于辨识和处理的一个颜色。它的颜色看上去如同酱油一般发黑,但又有些许红色的感觉,这种褐色主要是在暗红色的基础上由于受沁较为严重而形成的。所以,在观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同时也可以通过测试翡翠的折射率来进行判断。
市面上常见的假冒翡翠的贺红色玉石主要有两种:
1、黄色翡翠经热处理后,可仿制褐红色翡翠;
2、褐红色岫玉,此石为软玉,其颜色较褐红色翡翠为浅,也更偏黄,透明度很低。可以使用测试硬度和查针试验的方法加以辨别。另外褐红色翡翠有褐黄色翡翠、褐色翡翠、酱油色翡翠等。
鉴定翡翠可以通过以下四点:
1、观察翡翠表面的橘皮效应:天然的有黄褐色的橘皮效应,冰种以上的冰雕感在表皮之下,由内部的冰点导致的。而B货的橘皮效应在最外层,B货的橘皮效应不自然。
2、测试翡翠表面的硬度:B货翡翠的表面经过了酸洗注胶,硬度偏低,可用玻璃划翡翠首饰的尖角部位, B货翡翠首饰比较容易出现划痕,而天然翡翠首饰和强化A货翡翠首饰则不易被玻璃划动。
3、测试翡翠首饰的密度:翡翠首饰浸蜡处理(强化A货翡翠首饰)的密度略低于天然A货翡翠首饰,可测密度来区别。测试密度的方法有“测沉法”和“测重法”。
4、查看翡翠首饰台面的反光情况:可将B货翡翠首饰的台面朝向光源,由侧面仔细观察其台面的反射光,强化A货翡翠首饰和天然翡翠首饰的台面有典型的“水光”,B货翡翠首饰则呈“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