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圣何作品?
明代大收藏家和鉴赏家冯楚光评价他说:“论古今窑器,珍玩之极,无逾康熙官窑。而官窑之中,青花玲珑为上。” 从这几句评价中,我们不难读懂,在明代、清代乃至整个有史以来,元青花瓷都是受人推崇的至极珍品。元青花到底有什么独到的魅力,竟能使历代鉴赏家赞誉不已呢?
其实,元青花从工艺制作到彩绘图案、文化内涵,都堪称一等一的精品。元青花的制作工艺,采用了元代杰出的发明创举——螺旋锥孔半机械式胎模叠印法。这种方法先要把陶瓷土拉成薄片,刷上蛋清后,再用竹棒或铜匙来回压搓,使表面形成了芝麻状的颗粒纹路。然后再按照纹样的不同要求,剪成各式各样的模具,并留下适合的数量作为翻模胎,多余的部分击碎,成为瓷土。把翻好的胎模放入预先加热至一定温度的炉中,烘烤定型。最后把焙熟的红陶胎模逐个取下,按照构图需要,施以各种颜色。元青花描绘的图案分为两种,一种是画在胎骨上的平面彩绘,一种是镂空工艺。所谓镂空,就是在胚胎上用锥刀剜挖出一定的形状,称为洞庭。然后再在洞庭中填以颜色,这样,在画面上就出现了立体的感觉,犹如浮雕。元代的绘画,盛行“粗犷”的描画风格。元代青花,也染上这种特殊的时代文化内涵。
元代青花器的纹饰,内容广泛,或抒情寄怀,或喻意长寿,或象征权力,或展示辉煌历史,从中可见出元代的社会生活情景。如一番丰收景象的“野耕图”,气势恢弘的“八仙”,表达坚贞不屈情操的“竹”,显示主人高洁品行与超凡脱俗情怀的“水仙”等。
元青花玲珑品种不仅胎体坚实,釉质莹润,它的青花绘画同样无瑕。无论是绘景还是绘兽,都十分生动,层次分明,线条流畅,青花着色深浅适中,青碧清澈,浓重处不失其华贵、明艳,沉静处尤显雅致、飘逸。尤其“缠枝牡丹”、“莲蕊”、“缠枝莲”、“牡丹”、“莲托”、“古木牡丹”、“竹报平安”、“玉珠帘”、“高士图”等品种,是元青花中的名作。
在纹饰方面,常见主题纹饰为“缠枝”、“瓣枝”、“折枝”、“过枝”花卉,如牡丹、莲花、菊花、山茶等。其次是龙凤、麒麟、松竹梅、喜鹊登梅等常用题材,还有历史典故、卡通人物如“李白醉酒”、“昭君和番”、“王祥卧冰”、“苏武牧羊”、“竹林罗汉”等。其他还有一些不为常见的题材,如“博古纹”、“八卦纹”、“回纹”、“席纹”、“如意云草纹”、“回纹”、“鸡心钉纹”等等。
从元青花的器型上不难看出,大多为扁肚型,少鼓腹器,多无底座,无釉下彩装饰。这时期的青花瓷的器型还不十分成熟,胎体较厚重,修胚不上光,有点积釉或浮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