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墓砖有价值吗?
汉代画像砖,是继秦统一中国后,在封建王朝大一统局面下出现的艺术精品。其制作过程是将设计好的画像刻在砖上,然后入窑烧结而成。由于烧制温度等工艺要求,使得这种材料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汉代画像砖的主要产地是在四川,因此也叫“汉碑陶砖”或“汉画像石”。它主要用来装饰宫殿、陵墓等地方。
汉代画像砖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车马出行、建筑构件以及民间生活等的图像。这些形象以现实生活中的车马、人物为依据进行创作,但形态又都经过了艺术的加工和处理。我们在欣赏这些画像时,可以领略到两千年之前汉帝国社会的风貌和人文气息。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汉画像砖是东汉时期的作品。1952年在河南省洛阳市发掘的东汉晚期贵族墓葬中,出土了一幅“仪仗图”画像砖。画面上,身着朝服的官吏排列整齐,前呼后拥,场面十分壮观。另外,在山西侯马及陕西西安等地也都发现了东汉时期的汉画像砖。 到了西汉时期,画像砖的应用范围已经相当广泛。1971年至1976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一座西汉末期古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用画像砖砌成的房屋遗址。这座“画像砖屋”坐北朝南,前后三进,两侧有配房。室内东、南、西三面墙上均有彩绘浮雕,内容主要是神灵和祥瑞。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汉画像砖的制作工艺在不断改进,所表现的内容也愈发丰富多彩。从最初简单的装饰功能逐渐向刻画生活的多种场景发展,最后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天文地理、草木虫鱼、人间百态等各种形象。虽然经历了两千年的风吹雨打,但是它的艺术价值却依旧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