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青铜带钩值钱吗?
青铜带钩是一种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及其后续的历史时期,直至汉代末期开始逐渐消亡的具有束带功能的器物。由于制作工艺和使用人群的不同,青铜带钩有着不同的质量优劣和身份等级之分。
一般认为,带钩是一种钩系衣、腰带等物的服饰用具,类似现代衣着上的纽扣、别针等物。其形多呈钩状,钩体扁而薄,背面有纽。佩带时将钩扣于腰带背后,从外观上看,只见一端在前,被遮的部分已扣于带后。
带钩的流行在春秋战国时甚为普遍,尤其是当时的楚、魏、齐、吴、越等诸侯国,以制作和使用带钩著称。其后秦统一天下,西汉沿继,铜带钩的生产与使用,无论在造型还是在纹饰上都有所发展与创新,质量上乘,工艺极为精良。这一时期,带钩的主要作用为束衣、系带。
汉代末年至魏晋时,带钩被发明不到百年而风行天下的组佩腰带所替代,组佩腰带上的鐎和玉环逐渐取代了带钩束衣系带的功能,带钩逐渐销声匿迹。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无法完全脱离像钩子一般的东西,所以,在这一时期,又流行起了一种新型的“带钩”--“蹀躞带”及其上的带銙(又写作“带 Newark”)。从此,带钩退出了中国服饰舞台。
带钩在制作工艺上,多为合铸而成,即将钩体和钩钮部分分开浇铸,然后将两者合铸成整体。也有个别的钩体和钩钮一次铸成。
在装饰纹样上,带钩有素面的,也有装饰着各种花纹图案的,如饕餮纹、蟠螭纹、蟠虺纹、云纹、几何纹等。而装饰纹样和工艺的好坏与带钩本身的质量与价值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使用者等级身份的高低。
据记载,汉代带钩的长度一般在7厘米至9厘米之间,最长的不超过12厘米。出土文物也大抵如此。但是,近年市场上却出现了很多“稀世珍品,绝代佳钩”。这种种佳钩有“龙钩”、“虎钩”、“凤钩”等众多种类,其质优者有金钩,玉钩;次之有金错银钩,还有鎏金钩等。尤其是“龙钩”,种类更是出奇地繁多,有“蟠龙钩”、“夔龙钩”、“螭龙钩”、“金龙钩”和“鎏金龙钩”等种类,真是看花了人们的眼。
这些佳钩的特别之处在于其钩体异常肥大,长者30厘米至40厘米,最长达50厘米,比一般汉钩长大3倍至5倍。工艺精美,纹饰细腻,龙纹威猛,造型雄浑,给人虎虎生威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