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纸币假算吗?
楼上的很多答案都是正确的,我补充一个事吧。 民国的纸币在收藏界被称为“银主”(因为民国时期主要流通的货币是白银),有面值、号码等特征,有些还印有图案,做工相当精致(相对今天而言),所以有一些人通过挖补等方法将真币替换成假币并再次流通(当然这么做肯定是违法的)。
不过这种换法太粗糙,很容易留下破绽,而且造假者一般只会换面额较小的钞票,10元以下的居多,因为大额钞票的防伪措施较多,造假成本较高。
我见过的最搞笑的假民币是一个60分的,一张10元的。那个60分的是用胶布贴了两个0,变成60分了;而那张10元的是把正面2个10元数字中间的那个1,用胶布粘住了两边的横,变成了5元。这俩破绽都很明显啊!
其实只要掌握一点基本的知识就很容易辨别了——任何伪造的纸币都会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陷。 举例来说,我国人民币的印制工艺分为凹版印刷与荧光印刷两种,而这两种工艺是不兼容的,即一张钞票不可能同时采用两种印刷工艺。所以,如果见到一张新钞背面有反光,并且有凹进去的线条或者文字,那就是假的啦!
再举个例子,现在造钱的技术越来越高了,但是无论多高,还是能看出一点马脚。以人民币为例,现在的造假水平已经可以模仿出很多防伪措施了,比如磁性油墨、水印等等。但这些仿冒的防伪措施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不协调。
以磁性油墨为例,现在的高仿真人民币是在纸张里面加了磁性金属粉末,所以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检测到。然而这种检测方法是有其适用范围的,并不是全能的。例如,现在的人民币都采用了凹版印刷,而凹版印刷的一个特点就是印出来的图形是具有立体感的,而磁性油墨检测到的线条则是平面线。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很轻易地识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