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绢邮票有哪些?
丝织品作为邮资凭证,最早在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川总督香坤奏请发行“彩绸公票”以替代邮券;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直隶巡抚赵焕联奏请试办邮政,并在天津设立公文房,印制各种信函、汇票、明信片等;光绪元年(1875年),广东设总局于广州,兼管香港和澳门两地的邮政业务,正式发行“大龙邮票”,成为中国第一套发行的邮票。此后,清廷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推出“小龙的加印改版”及“新地图版”的“龙票”;宣统三年(1911年)改为 “皇清邮政局”,并发行了“大清邮政营业证”和“大清邮政汇兑证”,加盖了“北京清华学校邮站”的邮戳样式的邮件或文件。 这些早期的用丝绸做材质的邮品,因为材质的原因,保存下来的非常罕见,因此目前能看到的实物几乎为绝品,极其珍贵。
而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展现中华文明的风采,继承和发展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邮品——丝绸邮票。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邮电部门先后发行了J.63(T.73)《牡丹》(4个版本共7枚)、J.64(T.74)《菊花》(4个版本共8枚)、J.65(T.75)《月季》(4个版本共8枚)以及J.66(T.76)《梅花》(4个版本共7枚)特种邮票。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发行丝绸邮票,这些珍奇的文物一般都被列入了中国邮票中的“五大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