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像有收藏价值吗?

郜昭珲郜昭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真是有心人,居然能收集到这么多件清铜器,虽然品种都比较单一,不过也是弥足珍贵的收藏品。 先说结论。从艺术价值上讲这些铜器和制作年代有关,与制作工艺无关;从历史文化价值上看,这些器物都各有来头。如果认真梳理,这些器物背后竟然可以写出一本厚厚的小书! 所以,单纯就“是否有收藏价值”这个问题是很难有令人满意的答案的,关键还是看题主更看重哪一个方面。

先谈艺术价值。判断一件艺术品的价值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艺术创作本身的质量,二是创作的时代和创作背景所提供的语境。 首先来讲,大部分清朝铜器上的雕塑都是标准的“满式”风格,造型上比较呆板,缺乏灵动性,但是这一直也都是中国古典雕塑的主流风格——“宁庄严肃木,毋媚俗取巧”——直到清末民初新文化运动兴起才有所转变。所以,单从艺术创造角度看,这些作品确实乏善可陈。

但是,艺术从来都不是无根之树,它的存在依赖于一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清朝铜器的艺术价值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所承载的中华民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沧桑变化。这种变化最明显体现在清宫戏上——从《戏说乾隆》到《还珠》,我们总能看到晚清宫廷由极盛转向衰落的影子。

其他如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变化也在不同程度上折射在这些铜器之上。这些都在无形中提高了这些铜器的艺术价值。 如果仔细观赏这些铜器,还可以发现更加细小的细节与这些变革挂钩:比如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咸丰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同治光绪年间西方列强的“洋务运动”以及最后的“甲午战争”等等......每一件都有每一件的印迹。

综上而论,这些铜器在艺术上的价值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创作的时代,另一个是创作者的心态。前者为器物本身带来的历史信息,后者代表了创作时的审美取向。两者加在一起,使得这些原本可能单调的工艺品一下子增添了无数的故事线和情感线索。从这个角度讲,这些物件已经不再是一件件简单的“藏品”,而是承载着悠久历史的“信物”,每一个侧面都让我们与那个遥远却又如此相似的朝代更近一步。

再从历史文化价值来看,这些铜器各有来头。有的是皇帝御用物件,如雍正朝的掐丝珐琅五供养器,还有的是皇家赐姓的纪念信物,如花翎顶戴(清时,只有对功勋卓著的文武大臣恩赐花翎顶戴以示尊荣)。也有一些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如道光年间外藩进贡的青铜佛龛。

当然最多的还是日常所用器皿,尽管工艺简单,却是最能见时代的物件。从它们身上不仅可以窥见清宫用物的等级制度(清沿袭明制,严格区分帝后及百官等用的器皿,并有严格规定,不可逾越)而且可以了解清朝中晚期物质生活的水平。

这些物品大多来源自清宫旧藏,少部分来自民间捐纳或海关税收。经过漫长时期流传下来,实属不易。尤其对于清史研究来说,这些实物资料比很多文献记载都要详细和具象。

总之,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这些铜器身上的故事足以写成一部巨著了。 如果仅从价值和实用性角度来看,这类古代工艺品的确没有什么收藏价值,毕竟现在仿制品遍地都是。可是,正是由于文物造假业的猖獗,使得古器物鉴定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只有那些真正历经岁月洗礼,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历史烙印的器物才能真正经得起考证。

而一旦辨别了真假,这些“无用之物”的价值立马会凸显出来。因为文物作为历史碎片的集合,不仅能带来视觉美感,更能唤醒人们沉睡的记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