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邮票更有收藏价值?
先放结论,简言之,“纪特”和“编年”系列的邮票中,带有编号的邮票(简称“编号票”)都有较大的升值潜力;而“JT”系列及“编年”系列的邮票中,不带编制号的称为“无号票”,其升值空间则远不及带编码的同题材邮票。 之所以提出这一观点,是因为笔者在研究中国邮票的存世量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纪特”、“编年”两个系列里,大部分邮票的发行量都只有几千或几十万枚,但部分邮票的发行量却有上千万甚至上亿枚(具体见表格1)。也就是说,很多我们以为发行量很少的“稀缺品种”,实际上可能并不是那么稀缺,而很多我们觉得发行了上亿的“大头”,其实也并没有多到泛滥的程度。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纪特”、“编年”系类邮票价格很低,如2007年的鼠票和兔票,而有的却很高,如80年代的蝴蝶票系列。
对于“JT”系列及“编年”系列中的无号票,由于它们没有对应的数字代码可查,其市场表现与本文结论的正相关性并不强。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讨论的邮票发行量为邮票发行部正式发行的发行量,不是实际销售量,因而与实际存世量的关系不大。比如1962年“工农兵”票的实际销售量估计不会超过30万,但由于它的发行量为500万,目前这套邮票的存世量应该远大于30万。同理,1964年“祖国各处”特种邮票的实际销售量虽然只有30万,但它的发行量为600万枚,因此目前的存世量也应远远高于30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发行量都是实际发行量,而不是印制数量(印量),两者虽略有出入,但差别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