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和指数怎么画?

敖婕文敖婕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第一次知道中国的古文献中竟然有“指数”这个词,可见其重要性。 《汉书·律历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太初元年,制诏三辅,推五德之数,以为帝得火德,心臣所居以火主夏,色尚赤,数用 五 。” 这段记载的大意说的是汉武帝建立了汉朝,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火生土,土是中央之气,所以汉代的帝都设在长安;又因为汉朝是火德,皇帝姓刘,正是大炎之意(刘字繁体为“劉”,形似火焰),应使用红色。而且汉朝每年都要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称为“郊祀”,在祭坛的颜色上,应该以黄色为主,象征土地,又因属土的辰龙在五色中被分配到了黄色,所以“黄带织成龙纹样”成为当时最尊贵的图案。 在计算方面,古人发现每次月圆的时候,一天的时间恰好增加了12个小时,一年大约会增加365.25小时。在日历中每个月都以不足一整个圆月来表示,每月多出的时间被平均分摊到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面。一年的实际天数要比公历的365天略多。这种每月多天、每年多天的算法被称为“农历”。

在数学上,我国古代采用了十进位制,这种计数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在计算面积和体积的时候还采用了与欧洲不同的“以方计”的方法。 这些计算方法和理论基础都来自东汉的著名学者王充。他在《论衡》一书中写道:“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月星辰,递起递落,各有分野,不得逾越。” 这里的“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就清楚地表明了当时的测距原理——把圆周分成三百六十等份,每等份相当于今天的弧度,四度就是今度的四倍。

至于为什么是四度而不是其他度数呢?这是因为人们观测到天上的恒星差不多每天晚上都会由东向西移动经过一个特定的角度。为了测量这个角度,古人特意制作了一种仪器,叫做“铜浑仪”。这可以说是现代天文望远镜的原型了。 关于“铜浑仪”的具体构造和用途,由于史料缺失,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但这种仪器能够准确地确定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用来制定农时、推算冬至和大闰年的日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