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李九何?

阚建欣阚建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是在2019年8月,偶然在网上看到这幅字,当时被震惊得不得了! 这是一副行书《咏梅诗》的书法,落款写着“己亥初夏,李九何书于北京”。 我对李九何这个名字一点印象也没有,就百度了一下。结果让我大吃一惊—— “李九何是谁啊?这么厉害!”“全国著名硬笔书法家”、“中国硬笔书法艺术协会常务理事”等头衔让人眼花缭乱,更让人惊奇的是他还有“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头衔(这个协会我不熟悉,但是中央国家机关没有文联或作协)…… 在网上搜索的结果是,几乎所有关于他的信息都集中在2015年之后,而且都是“某某颁奖仪式”“某某研讨会”“成立某某机构”之类的信息,几乎没有看到他什么作品的照片或视频。

后来我又专门搜了2个关键词来查找信息——“李九何”+“作品图片”,只找到了上面那幅《咏梅诗》;再搜索“冯斌+李九何”两个名字,才找到几张照片,其中一张是他俩一起站在一个牌匾前合影的照片,匾上是他们的名字和头衔:“中华国萃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中直机关书法家协会顾问”等等。 这个网站我点进去看了一下,发现里面除了李九何外,其他人的头衔也很吓人——什么“国际书画学会荣誉主席兼总顾问”啦,什么“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终身成就艺术家”……这些头衔怎么听上去像某会或某总会的什么职务呢,感觉就像某些民间协会、团体授予的一样。

我在那个网站上找了一圈,只有三张李九何的作品,一幅隶书、两幅行书,风格都很一般,跟他在各大颁奖活动现场写的字差不多吧。不过那些照片拍得不清晰,看不清楚细节。 又过了几天,我去首都图书馆看书,发现那里有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那天晚上我就把身份证放在机器里,借了一本《中国书法大辞典》。

等我回到住处时已经快午夜了,但我还是翻到“李”字那页,仔细地看了起来。结果发现,李九何居然不在里面。我心里突然咯噔一下,心想坏了,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伪书法家”?于是,我从书里找出“书法”和“书法家”条目,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终于放心了下来。 原来在历史上真的有一个叫“李九何”的人,是一位明代的官员,官至南京刑部主事。而那位冯斌先生所说的“当代李九何”,显然只是借用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姓名而已。因为那个明朝的李九何,字子善,号云水道人,四川广安人氏。 至于现在这位自称“当代李九何”的人,是否真的姓李,我就不得而知了……

优质答主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中国书法史·明代卷》中有所涉及。 明初的吴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翁、长洲人。他是文征明的老师。他在书法上以二王为宗,小楷极精妙,行草书师法唐人怀素和张旭。他的书风与当时的文征明、祝枝山迥然不同,当时的人把三人并称为“三君”;他的作品流传甚多。 到了明朝中期,又出现了另一位影响很大的书法家——文彭(1498—1573)。他是苏州府长洲人,文征明的儿子。他善诗文,尤精于画山水、墨竹及花卉。在书法上,他继承了其父文征明的传统,工隶书,亦擅长章草。他以篆隶之古雅配其书风之高逸,在明朝的文人书法当中占有一席之地。 到了晚明时期,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董其昌了。此外还有陈继儒和傅山等。 陈继儒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在文学方面很有成就,但他在书画方面的造诣也非常高深。他在书风上追摩魏晋六朝,在艺术风格上取法米芾,而又能自成一家。 他善楷书,笔法清劲秀媚;擅行书,有晋人之韵;最杰出的成就是草书,他的草书取法张旭、怀素而又自出机杼。晚年他更是以草书名世。所以有人说他是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孙三人才之大成的大家。 以上是我的简单回答。谢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