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底是什么?
“底”这个概念是相对于“面”而言的,在评价玉器时经常提到这个词。底料一般分干净和干净程度两种说法。 1、指玉的质地,如“这块玉的底子很好”“这种底料不咋地”等等,多用于评价玉的质量。 2、指器物表面经过打磨后显示出来的光洁程度,如“这件器皿的底相当亮堂(光洁)”。 用“靓”“明”“细”等描述的也是底料的性质,表示玉石或器物表面的质地。 “靓”“明”“细”与“糯”的意思相近。 在对玉器的鉴定与评估中,除了对颜色质地进行判断外,还要看其工艺水平如何,这是因为: 一块好的天然原料,经过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加工,可以加工出精美的艺术品;而一块质地上等的原料,如果加工失误或者工序不够完善,也可能是废品一件。所以评估一件玉器的时候,要注意看其工艺是否到位。
常见的不合理加工有: (1)用料浪费严重,没有充分利用料子上的优点。 (2)形状比例不当,整体感觉不好。 (3)雕刻线条简单,没有把纹饰的神态充分表现出来。 4)工痕明显,例如抛光不均匀,打磨痕迹过重等等。 不过,对于有些雕刻作品来说,合理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不能要求创作者完全利用原料的全部空间来刻画作品。 但是,如果因雕琢失当造成大量原料的损失和无用料的情形,则应视为不合格产品。 在购买玉器时,最好由内行人员陪同,以防买到劣品。若是自己掌握不了鉴别方法,可请权威的鉴定机构帮帮忙,花点小钱买个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