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判定瓷器是否有价值”这个问题,我通常用10个字来回答:“看、打、照、泡、验”。(一)看 先看颜色,瓷器在烧制时会因为温度的不同导致胎体表面的釉色产生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正常的,也是判断瓷器是否拥有高古感的首要依据之一;其次要看线条,古陶瓷的线条给人的美感是自然流畅的,无论器型是厚还是薄,
这种问题在知乎已经出现了很多遍,答案也是千篇一律,我来写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吧! 颜色对宝石的价值的影响至关重要,举个例子:同样是一块材质的水晶,如果做成绿色的颜色,价格就会比做成透明的颜色要高许多;同样是红颜色,做成柿子红的颜色比做成牛血的颜色的价格要高出好多。这就是由于颜色而影响到宝石的价值了。
因为中国的气候环境 决定了我们必须要穿这样的裤子,而不是外国人所穿的紧身牛仔裤。首先,中国的大部分领土位于温带和亚热带区域,以季风气候为主,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夏天不是特别热,冬天也不是特别的冷。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来了前两年网络上流传甚广的 “翡翠造假大揭秘” ,视频里专门讲了紫色翡翠的制作方法! 视频链接在这里(如果看不了可能是知乎的问题): https://b23.tv/av478693 先来看看制作完成的半成品吧~就是这种小颗粒,通过高压成型,做成各种形状的饰品,是不是很像真的天然石?
这个还真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影响价格的因素太多太杂了。 先说品质问题,袁大头分为多种,有普通版、三角圆版、开口贝版、加印字版等,不同的版本差价还是挺大的,差的甚至能达到20%-30%; 再说年份问题,1914年和1915年的袁大头相对来说比较常见,价格也相对较低,不过随着年号的久远,
我有一对民国时期的祖母绿和蓝宝石镶嵌的戒指,是奶奶的遗物。当时,她的父亲(我的曾祖父)在缅甸做生意,拥有大量的玉石矿。这对戒指的原型是一颗巨大的祖母绿,因为祖母绿属于易碎品,所以打磨成现在的形状费了很大功夫。戒指上还镶嵌着两颗红宝石,其中一颗是经过精心雕刻的猫眼,另外三颗小钻石是后来加的。
1、结构 翡翠的内部具有纤维交织结构,用强光手电照射,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点状(苍蝇脚样)发光现象。这是鉴别是否为天然翡翠的重要特征之一! 用强光照射后,若没有看到明显的“苍蝇脚”发光现象,则说明此件翡翠不是纯天然翡翠的可能性很大。这是因为经过处理的B货和C货翡翠,其内部的构造已经被完全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