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何昌贵写隶书?
对何昌贵的隶书有所耳闻,是因为2016年山东电视台的《书法导报》(后来查询到该报创刊于1987年,应该算是国内发行量比较大的专业书法报纸了)曾经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发表过他创作的一幅四尺整张的隶书作品《礼器碑》。当时看到之后很是惊异,因为这部《礼器碑》一般被视为东汉隶书的重要代表作,而这位书法家竟然能写出这样风格的作品来! 何昌贵,号北山,1941年出生于山东省宁津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师从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尤擅长行草隶书。
我小时候生活在北方的一个小县城,那时候对书法的认知完全来自于当地的博物馆和书店里展出的碑帖以及街头巷尾常听到的“文房四宝”店招牌。印象中那里的馆阁体楷书被称为“正楷”或“真书”,显得端庄秀雅;汉隶则被统称为“古隶”,看上去古朴苍劲;而何昌贵的这种隶书则被归结为“章草”,是汉朝的官文书写作规范并用之篆刻印章而来的字体,带有一种严谨规矩的特点。那时候我虽然喜欢书法,但是并不认识多少字,更不知道这些称谓背后的含义,只是被那些或端庄、或古朴、或遒媚的字形所吸引,因而也产生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其实这是很好的一种情怀)。
直到长大离开了故乡,认识了更多字体,了解了更多书法知识后,才慢慢知道什么是“馆阁体”“正统书风”,什么是“魏晋风度”和“唐楷”,又是什么“赵体”“欧体”“柳公权”等等,也对“八分书”“隶书”“章草”等称谓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原来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书写传统啊! 而何昌贵则是紧紧抓住了“章草”这一用笔规整,又颇具弹性的隶书分支,写得既传统又有风采,在1983年的全国首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上,他的章草作品就获得了入展资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阅历的丰富,我对书法的学习与欣赏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眼光。现在回想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由于幼年时所受的古汉字文化的影响,使我对汉字乃至汉语有着天然的亲切感,而这种感觉又在后来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升华,所以才能终生受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