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材料怎么辨别?
学看玉,首先要学会观。 观什么? 观色、观形、观质、观纹。 什么是观色? 颜色是评价玉石的重要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标准)。 好的颜色要浓淡适宜,均匀明亮。 绿色是最常见的色彩,而绿色也有许多种,祖母绿、苹果绿、菠菜绿、粉绿、油青绿等等。
不同颜色的玉石价值相差甚远。 在自然光下观察,最好能把玉石放在一个平面上,这样更容易观察。 如果玉石颜色不匀,有“脏”的感觉,就值得反思一下是不是买亏了。 除了看色的正邪外,也要看一下色的深浅分布是否均匀。 色差一分,价差十倍!这句话可不止适用于黄金。
在光照下,好的玉石应该晶莹剔透,水灵灵的,看起来很有活力;而如果透光不佳或者根本不透光,那就有点问题——可能是结构松散或者质地粗糙所致。 当然,也不能一味追求透。毕竟有些特殊结构的玉石(比如翡翠),就是靠透而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所以,“透”也是要根据具体玉石而定的。如果一块玉石既无色又不明亮,那就是品质差的表现了。 同样,我们在选择玛瑙、橄榄石等矿物晶体的时候,也要注意其透明度和光泽。优质的水晶,应该是晶莹剔透,呈明亮的玻璃光泽;而橄榄石则是透明至半透明,具玻璃光泽或蜡状光泽。
料要看料,皮要看皮,是每位料主挑选料子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守则。一般来说,料子可以分为见水料和不见水料。见水料就是料子上已经将石皮剥除掉一部分后,可以见到里面翡翠本质的料子。不见水料则是一层石皮包裹,看不见内部的翡翠本质,要经过切割鉴定后才能知道其内部情况。相对而言,见水料比较容易辨识。
那么,见到料子后,到底该怎么选呢?这是每位料主都关心的问题。其实,选料需要注重皮壳与内部翡翠本质两方面。
首先讲皮壳。在购买手镯料时,应挑选皮壳上有一块块白斑的料子,这样的白斑实际上是与之相连的内部翡翠本质的表现。当内部有较均匀的绿色时,其上的皮壳便会呈白斑。若有绿但分布不均,其皮壳上的白斑便不饱满。
在购买戒面料时,则应选用皮壳上有高低起伏的包点的料子。在缅甸当地,这种料子称为“鸡蛋”料。这种料子在选料、开料过程中,能出高绿。这种料一般以山流水料居多。如果是老厂坑的料子,买这样的料子比较合算。若是水滚料、小股河料,一般不易出高绿,买时要注意。
若是购买高绿的牌子料,应选绿花皮壳或绿砂皮壳的料子。如果是老厂料皮壳,出绿且不易褪色的几率大。若为水滚料皮壳,一般出绿几率较低,且容易褪色。
如果购买无色的糯化种、芙蓉种、冰种的手镯料子,应挑选皮壳呈红粉铁锈沙皮的料子。这种料一般不易有绿,但通常糯性较好,透明度较高,出镯子效果较好。
总之,以上所说的是皮壳的挑选要领。皮壳是内部本质玉石的表现,但有的皮壳是受外界环境的污染,而非内部本质的外在表现,要加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