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绿的翡翠是什么?
“墨绿”不是颜色,是指绿色色调的浓淡程度,“色相”包括红色、黄色和蓝色,它们是由三原色组合而来的,而绿色是其中最重要的色相之一,我们看到的“绿”其实是光线被叶片上的色素吸收后反射进入我们眼睛的颜色,不同的叶片含有不同的色素,所以绿叶才会呈现不同的色彩,有嫩绿、鲜绿、墨绿等等。(见右图) 图中左边为蓝光下的叶片,中间为红光下的叶片,右边为日光下的叶片。
从光谱上看,植物吸收蓝光最多,因而绿色的深浅与蓝光有关;同时,由于蓝光比较‘刺眼’,在视觉心理学上把对光刺激比较不敏感的人称之为‘红绿色盲者’,也就是说在红绿色盲者的眼里,世界并非像正常人一样有鲜明的绿色,而是暗淡无光的灰褐色,如上图所示。
在评估玉石的颜色时,除了必须依靠自然光照射以外,最好能够提供一张在红光照射下的照片,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对于红色的敏感度最高,而且红绿色盲者极少,如果拍一张红外照片,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颜色的真实状态。
比如下面这张是在红光照射下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无论底色如何,只要叶子的结构没有变化,那么绿色都是清晰的,而当光线较暗的时候,绿色就会略显模糊,这就是在红光照射下绿色的原貌。 同样,在蓝光照射下,绿色也会有所变化,不过和红光照射下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反的,即树叶会呈现出偏黄的色调,如下图。
市场上经常看到一种色彩偏绿黑色的翡翠,尤其在强光或灯光下,其色彩几乎接近黑色,而自然光线下多会出现偏绿偏黑的“墨绿色”,这种色彩的翡翠行内一般习惯称为“墨翠”或是“翠墨翡”,同时因其墨绿色也像煤一样,所以也被叫做“煤翠”。此外,根据石料中翠绿与黑色的面积对比,行内又习惯称为“紫盖翠”、“翠盖黑”、“黑翠”、“墨翠”、“墨里翠”、等称谓。可见,“墨绿翡翠”一词,并不象其他翡翠品种一样有明确的划分标准,而是在实际中根据表现出来的颜色特征而定。
墨绿翡翠的色调大多从翠绿色—绿黑色—黑色变化,其颜色的深浅变化很大,色型分布与一般翡翠不同,有的成网脉状分布,有的则呈团块状分布,有的翠黑各占一半,有的翠少黑多。通常,颜色翠绿部分的质地多为粗粒结构,透明度差,而黑色部分多为细粒结构或致密的胶状体,透明度也相对较高,尤其是绿黑色相互交织的翡翠,多具有玻璃—半透明度,因此具有较好的光学效应。
在自然界中,墨翠矿源非常稀少,其形成也与一般翡翠有不同之处。从地质构造来看,传统翡翠的主要产地为缅甸西北地区,而墨翠则是距缅北一百多公里的孟西地区,由勐拱向南10公里即进入孟西地区。孟西地区是缅甸翡翠开采年代比较晚的矿区,该区矿源与我国云南省的沧源县和耿马县接壤,有南滚河为界。根据地质结构和构造推测,孟西地区与勐拱地区的构造接触带位于南滚河一线,故孟西地区应属勐拱地区构造体与沧源—耿马地区印支褶皱带两种构造单元的接触部分。另外,由不同矿源的翡翠晶体测试结果也可看出,勐拱地区的翡翠多为I型蓝闪石石英岩,而在孟西地区的墨翠多为II型绿辉石角闪石石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