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翡翠都有杂质吗?
天然的翡翠当然会有瑕疵的,也就是业内常说的“棉”和“纹” 1.“棉”是指翡翠原料或成品表面可见的白色纤维状晶体,多为粒状结构,也有针状、柱状,呈云雾状、丝絮状分布。在宝石学中称为“棉絮”或者“石花”。
2.“纹”是指翡翠原料或成品表面所可见的生长纹(也称绺)及裂纹。前者指原生裂缝经过后期胶结而残留的痕迹,后者为外力作用使翡翠产生的开裂现象。 无论是“棉”还是“纹”都是天然形成的,无法避免的。但它们的存在会显著降低翡翠的价值! 对于翡翠制品而言,“有白才有翠”“白多淡,绿多浓;浓淡相宜方为宝”的说法正是形容其中的“棉”。也就是说,如果翡翠中有过多的“棉”,那么就会显得不够清爽,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但是,对于雕刻件来说,“有棉不怕,雕去就行”——即把其作为创作素材,加以巧雕,同样可以变成一件精美的饰品。 例如,下面这件作品选用质地细腻、透明度好的老坑种翡翠雕刻而成。原石呈半透明,局部带有蓝色调,纹理自然流畅。设计师巧妙抓住蓝色调的部分,将之设计成波浪的形状,与下面的海面融为一体,再配上水草等细节,如同海面上出现点点帆影。
翡翠是有硬玉矿物和其它一些伴生矿物组成的,在翡翠中存在的这些伴生矿物并不是可以提高翡翠的价格,反而会降低翡翠的品质。在翡翠中存在的伴生矿杂质主要有的:
1、白斑:白斑是因为硬玉矿物在形成后,由于后一种地质作用将其破坏产生,白斑在翡翠中分布比较广泛,有颗粒状的,也有成片状的,白斑一般颜色是乳白色,对翡翠的通透度产生了极大的破坏。
2、黑色矿物:主要为,角闪石、辉石、钠铬辉石组成。在翡翠中出现黑色矿物后,会极大的影响翡翠的美观,价值会下降很严重。
3、黄豆:黄豆是硬玉矿物的次生蚀变产物而形成的,黄豆在翡翠当中常以黄绿色出现、在翡翠表面常常呈点状、条纹状、片状分布。黄豆降低了翡翠的颜色,也降低了其透明度。
4、白色石棉:白色石棉主要组成矿物为绿泥石,常以绢丝状、放射状、片状集合体产出。通常我们称其为脏点、苍蝇翅,这种现象在翡翠戒面中常常可以看到,其严重影响了翡翠的透明度及美观,价值大大降低。
5、黄玉:黄玉在翡翠中比较容易识别,有蜡黄色、蜜糖色、蛋黄色、柠檬黄、茶色等。黄玉的翡翠相对而言价值是比较低的。
6、癣(铁锈黄):癣和玉筋一样都是在翡翠的后期变动中产生的,主要由盐酸铁矿组成,常呈带状、蛛网状,呈暗黄色浸染在翡翠之中,严重影响翡翠的价值。
7、白棉:白棉是翡翠当中最为普遍的脏点,主要由两种情况形成的,一种是在翡翠形成过程中形成,一种是后期的变动后形成。白棉对翡翠的通透度、价值都有很大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