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世界宝石吗?
“翡翠”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末陈耀文的《天中记·宝珠》中,记载了缅甸进贡给皇上的宝石中就有“芙蓉玉”和“翠生玉”。 可见至少在明代后期,人们已经认识到这种绿色的宝石是来自缅甸的。而关于“翠”的解释,在清朝初期的资料中已经有了明确记载: “翠,云南、缅甸诸地所产,色如新竹,有纹理可雕刻;或云,水浅处,石骨露出,久则成翠;又云,土人采得,煎炼而成。形若红丝,色如春水,光莹可爱,但坚脆易碎。”(清·张宗法《耕织图·采翠》) 以上的记载中,既提到了“翠”的产地,也指出了形成的原因,还描述了它的特征,再结合现在的知识来看,“翠”就是现在的翡翠没错的了。
那“翡”呢?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应该是指红翡或者橙翡,因为红色是硬玉岩中主要的颜色,而绿色则是由铬离子致色的。那么这样的称呼也应该是最早出现于明代。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现在人们常说的“翡”指的是红翡,而在明清时期的文献里出现的“翡”却是橙黄色的意思。比如下面这段记载就说明了这一点: “翡,出南番之坑洞中……其色或青或紫或黑,多者含赤白黄色,所谓黄翡与红翡者也。”(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珠宝》) 其实这也是合理的,因为现在人们所说的“红翡”其实是一种颜色深度介于橙色和黄橙之间的翡,属于一种过渡颜色,而明清时期的文献中并没有提及这种颜色,所以说是“讹传”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