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铜的飞马吗?

令狐若兰令狐若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般认为马踏飞燕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墓,是一件东汉青铜器。由于形象十分生动,所以出土后,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东汉的青铜臻品。那么它究竟是一匹什么样马呢?东汉时期有飞马吗?

其实,马踏飞燕并不是一匹真正的飞马,而是由汉代绘画和雕塑中常见的“马(或麒麟)踏兽鸟”演变而成的一种神异瑞兽形象,其内涵来源于西王母神话。西王母手下有一名猛将,名叫王方平。方平跨一匹日行十万里的“天马”(即麒麟),足踏猛兽和仙鹤。天马的原型是乌孙马,猛兽是豹或熊罴,仙鹤则是当时人们想象中的“鸾鸟”即凤鸟。晋时,随西王母神话的衰落,王方平天马逐渐被抽象为踏着一只鸟的马,成为独立的瑞兽。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马踏飞燕”并不是一匹真正的“飞马”,而是一匹足踏异兽的麒麟。这种“麒麟踏鸟”形象,在汉墓壁画、画像石、青铜以及玉器中都可以看到,比如河南陕县刘家渠西汉墓壁画中就画有一匹跨在一只怪兽上面的麒麟。

到了唐代,人们对“马踏飞燕”的理解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燕”字从西汉时期的“玄鸟”即燕子,变成了“骏马”即河曲好马。玄宗为爱马“红玉”制的石椁上,就雕刻着一匹“马踏飞燕”形象。而玄宗宠爱的舞马中,也有一匹马名叫“飞燕”,这表明当时的马踏飞燕已经与河曲马(古时称骐骥、乌孙马,即今河曲、内蒙及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的伊克赛马)联系在一起,成为“天马”的象征。

从唐到北宋,“马踏飞燕”经历了由石刻到金银器的演变过程,比如在国家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都可以看到“马踏飞燕”形象的金、银制摆件。北宋末年,宋徽宗醉心于艺术创作,在他所作的《宣和画谱》中,将马踏飞燕作为绘画的题材列入“龙马”的第十九章之中,其后又在《宣和博古图》中,把马踏飞燕归入瑞兽的麒麟类。

到了清代,尤其是乾隆时期,马踏飞燕的形制开始变化,由之前的奔马变为立燕踏兽。清宫所藏的“铜鎏金马踏飞燕”摆件(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是这种形制的典型作品,器座上端为一燕子,中有一麒麟(而不是马,与宋代所理解的“麒麟”也有所不同),下有一山石兽,麒麟足踏于石兽腹部。此器为乾隆内府所“钦定”,其“钦定”前的造型与《宣和博古图》中的“凤踏马状”,及《宣和画谱》中所作的“燕踏马状”一样,都是奔马(天马)足踏神鸟的含义。然而,不知是乾隆缺乏美术造型鉴赏能力,还是有意更改其含义,“钦定”后的形制被改成了今天这样一种形制。

总之,清代清宫所藏的“铜鎏金马踏飞燕”摆件,既与东汉的奔马(天马)足踏神鸟的含义不同,也与唐代以后历代“马踏燕”的含义不同。因此,在清代和以往朝代,“马踏飞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艺术造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