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间可以用龙纹么?

宁波东宁波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中国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是神圣、尊贵、吉祥的化身,“龙”的图案被作为一种等级标志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清史稿?舆服志》明确规定:凡“镂刻成文”之物,“文饰毋用龙凤,惟皇帝颁赏王、大臣及内府工役准用之”。所以通常情况下臣僚百姓是严禁使用“龙纹”的,否则就是大逆不道。龙纹禁用,用什么代替呢?答案就是五爪夔纹。

五爪夔纹

在中国传统图案中,有一种似龙非龙、似蛇非蛇、似兽非兽、有鳞、无角的神异动物被称作夔(kuí)。关于“夔”字的出处,说法不一,如:《山海经·海外南经》:“东海之外,有 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南山鬼门,门公立,左手执鬼,右手操盾,维堤之足,而伏熊之甲。”其形如人,而一足。至于“夔”形象的由来,“有说夔乃独足异兽,非人所见;有说夔为龙,有说夔为水牛,有说夔为鳄鱼......”

清代五爪夔纹

清代的五爪夔纹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形象,在艺术造型上,与民间流传的龙纹相仿,但无角,身腿多有鳞甲装饰,形象威猛。

清代五爪夔纹

清代的五爪夔纹在造型上、比例上有了较大的变化,身子缩短,前爪伸长,两足站立,头向上扬,嘴前伸,嘴部表情狰狞、凶猛,有的夔纹头上有角或无角,两爪之间有须,造型比明代更加灵活、富有生气。

“夔”是传说中一种奇异的飞禽走兽,在历代的典籍中有记载的约有十数种,说法不一。但就家具上的装饰图案,历来学者将其释为“夔龙”或“夔凤”。有的学者认为,图案中的夔龙无角或有角,身长而弯曲,与凤的造型特点相似,应为夔凤。

其实在古代,“龙”与“夔”经常混淆或通用。汉代《说文解字》有“夔,神也,如龙一足”之说;又言龙有九似,其中一似就是“前爪有似于夔”。可见,夔是龙的原型之一。至于是否无角,也没有定论,因此夔凤,夔龙的提法并不准确。在家具中,如果将这种动物图案的“独角”视为“龙角”,将其定名为夔龙;若将其“独角”视为“凤冠”,则称之为夔凤,都未尝不可。但为了与龙纹有所区别,将这类装饰图案专称为夔纹较为准确。

夔纹是家具装饰纹样当中一种较为典型的变形龙纹,清代家具中使用的夔纹,有的在腿足、牙子的开光中运用,有的以单色浮雕夔纹为饰,使家具显得庄重大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