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扇桥是谁的作品?
一说是王献之题扇,另一说是王羲之的。
据说王献之在吴兴(县治在今浙江湖州市)做太守的时候,一次他坐轿出门,遇雨,便在一家小店躲雨。不料雨却越下越大。这时候来了一位老婆婆,手持一把破旧的扇子求献之题字。献之是东晋大书法家,“兼善草隶,工画竹”,素有“破竹入木”之称,献之提笔在每把竹扇上各写五个字。老婆婆急着回家,哪里知道在她看来普普通通的几笔字,拿到市场上却是人见人爱,一下就卖了一百文钱。献之见状忙送了许多扇子给她,老婆婆心满意足,献之更高兴:我王献之的字,连一个卖唱老妇也知道,可见我的字是多么的响亮了。
“王献之题扇”的典故被用作咏书的典故。《晋书王献之传》谓献之“虽外翰误谬,而内足诸理,羲之甚亲之,试使书方丈竹幅纸,众皆以为神”,“或以方丈,或以指宽,无所不称”。唐郑谷《赠方干》诗:“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书取御沟水,为君洗砚池”;唐黄滔《送颜处士游曲江》诗:“莫将白发愁吟却,曾是青云一举人”;宋陆游《杂诗》:“平生早不慕虚名,邂逅文场亦世情。二竖自今无用计,遗编犹足以荧荧”都是写王献之的。王献之“题扇”的题诗,宋人多有拟效者。如李纲《题扇》:“潇湘清绝洞庭宽,风动帘飞万里寒。只恐玉龙相唤去,莫将明月伴孤鸾”;方洵《题扇》:“月明人静影潇潇,闲却梅花一树遥;最是白翎飞不去,更胜黄犬旧时交”都是。
王羲之题扇的故事:一天,王義之乘小轿出门。他坐在轿子里,看见一位老婆婆手拿一包之类,蹲在地上,面前摆着一叠竹制的团扇。王義之看到一些团扇上,还有人写字。他问,老婆婆,你在卖什么?老婆婆回答,“我在卖字画的扇子,可就是卖不动”。王義之问她:“为什么”?老婆婆长叹一声,说:“现在的人,都看重大官,大书法家。我这平头百姓在这里卖字画的团扇,他们看不上眼”。王羲之说:“我替你写上字,可以吗?”老婆婆摇摇头说:“你写字不值钱 ”,羲之又笑:“你只要说是王羲之写的,不就行啦”?老婆婆又说:“你就是王羲之,字也不值钱”。王義之只好从轿子里下来,拿起一把把的团扇,大笔一挥,在团扇上书写。他写得潇洒,流利,一气呵成,字也漂亮,围观的人一下子围拢上来,大家一看,果然是王羲之写的,顿时一抢而光,一把团扇居然卖到了一百钱。老婆婆高兴极了,对王羲之连声称赞。王羲之连忙从轿子后面,拿出一大堆团扇,送給老婆婆。后来人们感激王羲之,就在这里修了一座“题扇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