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辨别翡翠是否染色?

翁则恒翁则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就很有意思了,我专门做这行的,有时候我也会拿些原材料出来玩玩,比如最近拿的一些翡料,都是还没有切料的,当然也有一些已经切好,经过打磨的,但是都没有经过抛光,因为如果经过抛光的话,再想染颜色进去就比较难了(因为表面会有抛光纹)。 那怎么样判断它是不是染色的呢?这里有个很简单的方法。

你拿起一块原石或者已经切割好的料子,对着光线,如果你看到有颜色的部分,是呈团状的,那就是真的天然色,如果是呈丝状,一片一片分布的,那基本上可以判断是人工染色的。 因为天然的翡翠底色是不均匀的,会有淡绿、深绿、暗绿等等,而且绿色会沿着纹理方向分布,所以会看起来像是团状,而人工染色的则是一遍一遍刷上去的,所以就会成丝状。 当然,这只能作为初步的判断,具体还是要看颜色分布的情况以及其他的综合因素才能最终确定。

其实判断翡翠原石的色泽,最靠谱的办法还是看切出来的成品,因为有些原石的颜色虽然非常好看,但经抛光后却可能由于色调过于浅淡而失去魅力,也有些原石看起来其貌不扬,经抛光后却会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总之,评判一个翡翠的原石是否值得雕琢,最根本的点在于色(绿)调是否够阳,阳得恰到好处,又或者是浓淡适宜的阴绿,而不是现在市场上泛滥的无色翡翠(指浅绿色调或豆青色调)或是满绿(且色散不开,凝聚在表层的绿色)。

翟道荡翟道荡优质答主

翡翠是一种多矿物的集合体,由辉石族角闪石化等多矿物组成。其中硬玉是其主要成分。有些翡翠因为色不均匀或者没有颜色,有的色虽然均匀但色调、浓淡不正,为了提高其经济价值,在传统的翡翠加工场(缅北的帕敢、密支那,中国的云南腾冲,缅甸 Mandalay 的 Myin Tark,印度的加尔各答),常利用铬、铁等矿物原料,通过染色处理的方法,制成颜色鲜丽、艳丽(俗称“死色”,多为红色、深红、褐色、紫罗兰色)的染色翡翠。染色翡翠表面光泽暗淡无灵气;仔细观察可见绿色沿裂纹或颗粒间隙分布,染色剂深染处玉质出现破坏,呈白色细纹或变粗疏。

经过染色处理的翡翠称之为“B货翡翠”或处理翡翠。由于处理翡翠和A货翡翠在表面形态、光学性质、力学性质方面均有不同,因此可依据这些不同点对处理翡翠进行鉴别。

1、红外光谱测试

天然A货翡翠矿物的主要成分为硬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分子中各基团的伸缩和弯曲振动所产生的红外吸收带很窄且尖锐。

处理翡翠的内部结构疏松,在注胶过程中,大部分环氧树脂渗入到翡翠的裂隙中,与翡翠中硬玉的分子相互接触,某些质点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而使晶格扭曲,从而引起振动频率发生变化。产生泛频和组合频及晶格畸变,使伸缩振动、弯曲振动和对称性振动等发生改变造成基团之间的“杂化”,另外由于分子结构发生扭曲,产生新的振动形式或引起极化。因此在红外光谱中产生“增峰”、“增带”和吸收带宽化且表现浑浊、漫散。

2、荧光鉴别

天然A货翡翠在紫外光照射下一般为无色或白色反应;处理翡翠在紫外光照射下,由于染色液和树脂胶的成分不同和含量的不同而会产生各种各样颜色的荧光。

3、偏光镜下鉴别

天然A货翡翠主要由硬玉组成属斜方晶系,一般为粒状斑状结构和纤维交织结构。在偏光镜下主要为半均质一非均质多晶莹光体;处理翡翠由硬玉和玻璃质的胶结合组成,因此在偏光镜下主要表现为半均质一均—非多晶莹光体。

4、二碘甲烷鉴别

天然A货翡翠的密度为3.28—3.41g/cm3,通常可用二碘甲烷作相对密度液测试。处理翡翠由于经过了酸洗注胶,胶体重量小于硬玉,密度一般在3.25g/cm3以下,因此在二碘甲烷中会缓慢地上浮或者漂浮于表面。

5、分光镜鉴别

天然A货翡翠在分光镜下可见645nm和675nm附近有吸收线,部分翡翠(主要指紫罗兰色翡翠及含铬较多的翡翠)在500—530nm处可见近似均勾的蓝绿带等。

处理翡翠染料成分不同,分光镜下特征也不同但一般在520~700nm之间有吸光带存在,而且无翡翠特有的645nm和675nm吸收线。

6、放大镜下鉴别

天然A货翡翠中硬玉为纤维交织结构,主要呈细小晶粒状,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晶体接触部分边缘清晰,边界光滑圆润,并伴有“翠性”;处理翡翠在10倍放大镜下可观察到被环氧树脂胶染后留下的裂隙。有时也可观察到表面有黄褐色的颗粒附着物,并且由于经过了酸洗,硬玉颗粒接触部分变圆或呈凹陷的孔洞,“翠性”较弱。

7、在偏光显微镜下测量折射率并观察干涉图

天然A货翡翠属斜方晶系,折射率具有双折射特征。一般用点测的方法折射率在1.65~1.67之间,测定的为集合体平均折射率,如果用线条法测定其最高值可以达到1.69,最低值为1.65。处理翡翠内部充填有折射率小的树脂胶,在偏光显微镜的上下偏光下测得其折射率为1.61,在反射光下观察颗粒交接处常有树脂胶的扩散现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