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袖炉值得收藏吗?
清宫廷在冬季取暖的器具有炕、暖阁、手炉、足炉、汤婆子、火碗等。手炉在清宫廷中亦称“暖手炉”,有手可执提并装有熏热所用碳火的烟道。通常,帝王后妃外出巡视、游园、狩猎乃至宫中闲步时,用以暖手和熏衣。同时,清代宫廷在冬季还时兴使用袖炉。
袖炉用细铜丝编成双层火盆,外层镀金(或银),里层烧生漆,中间隔层用以放燃烧的香料或碳火,下承三足,上托提环,其小巧玲珑的造型可置于袖筒内暖手。清末帝溥仪即位后,仍承袭先帝旧习,喜用袖炉。紫禁城御茶膳房还专门为其烧制手炉、臂炉、脚炉、汤婆子和各种烛台,并派御膳房“茶房总管”黄德泰专门管理炉烛。
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规定:“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冬月俱用金镀金火盆。宫嫔用锡镀金者,其金盆按等级有圆形、腰圆、四方、长方、马蹄等式样,规格大小也不等。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慈禧太后为追念15年前其主持平定陕甘回民起义之功,特命在颐和园修建“惠康殿”,并将此殿作为祭祀神佛和游乐赏景之所,在殿内陈设了大量的宝座、楠木桌案、楠木炕床、珐琅盆几、围屏、薰笼、炉烛等。
其中,“围屏”是由12扇楠木制框镶绢制成,上面用墨笔绘有各种不同颜色的菊花和湖石,整个画面采用西洋铜版画的平涂着色法,而围屏前摆放的“炉烛”则为铜镀金高足长方形薰炉和铜镀金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