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钱最具有收藏价值?
1、第一,就“价值”而言,应该区分“货币”和“纸币”的区别——前者是无偿发行且不可赎回的信用凭证,后者是货币的载体(当然也是无偿发行的);
2、第二,就“历史意义”而言,应该区分“流通中的货币”“回笼后的货币”以及“残旧的货币”等概念——前面二者无甚历史可言,后者的价值主要在于作为实物货币流通的实物形态(如贝壳)或作为信用凭证的符号形式(如甲骨文)的历史延续性。
3、第三,从“收藏”的角度说,应该关注“发行”的数量、年代和地域分布情况——“物以稀为贵”,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但以上所言,都是就一般意义上的“钱”而言的,其实,“钱”的历史十分久远,各种形制的“钱”也千差万别,若要讨论某种“钱”有没有收藏价值,我们就得先给“钱”下一个定义——显然,若按上述定义,很多“钱”是没有收藏价值的(如上面图二所示的汉代五铢钱)。 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其实是:历史上存在过的所有实物货币(包括金属铸币和非金属铸币/信用凭证),都必然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支付属性和价值属性。
要探讨“钱”的收藏价值,我们也就需要研究这两个问题:一是“钱”是如何发挥其支付作用的,二是“钱”作为价值单位的本质是什么。 先看看第一个问题,“钱”如何发挥其支付作用的呢?简单地说,“钱”作为支付手段,其作用就是实现贸易和借贷的平衡。所谓“贸易”,也就是一方(A)向另一方(B)提供商品或服务;所谓“借贷”,也就是A把暂时不用的资源(如金钱)借给B使用,并约定以后用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资源进行偿还。显然,在贸易和借贷过程中,资金从B流向A,而当A收到B流过来的资金时,就必须同时给予B相应的报酬(即本金额+利息),否则,A就不愿意继续交易。不论是以物易物还是以钱易物,或是贷款与借据,其背后的经济实质都是:A希望将未来可能的收益置换现在有限的付出,从而取得B现在有限付出的补偿。
既然“钱”作为支付手段的作用就在于弥补贸易/借贷中一方临时性的财产不足,那么,问题的第二个答案自然也就出来了——钱的价值单位本质上就是财产。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才的问题:哪种钱最有收藏价值?很明显,一种没有收藏价值的“钱”是不可能成为有价值收藏品的,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答案:只有那些能够代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人类社会财富水平的“钱”才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