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多重叠号?
“多重叠”的说法不对。 正确说法应该是“多次加印”。 1950年3月,中央印制厂正式开办营业,开始印制第二套人民币(以下简称“二版币”)。为适应印制要求、提高制作水平,该厂从当时新中国仅有的两家印刷企业——北京人民印刷公司和天津人民印刷公司,借调了十几名技术骨干协助施工。这些技术人员在没有图纸和样张的情况下,凭着记忆和参考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方案,帮助二版币设计制作了墨稿。 为了让印制的钞票与雕刻的钢版相匹配,技术人员将每种面额的钞票分别雕刻成两种版别,分别用于正、背面刻制。以5元人民币为例,正面印有花卉和水禽,因而称为“花纸币”;背面只有图案,无文字标注,故称“无字币”。按照这个标准,二版币共有三冠、七冠两种冠号,其中三冠字号又分Ⅰ、Ⅱ两个分支,合计五种,而七冠则分为Ⅰ、Ⅱ、Ⅲ三个分支,合计七种。
由于当时的印钞设备较为落后,钞票生产采用“半自动”印制方式。也就是说,在印制每一批钞票时,机器仅完成对印版的翻转,即上下两张纸重叠后压印一次,从而形成不同的冠号和号码。不同冠号的二版币票面,其字体、线条粗细及版面颜色稍有差异,但均出自同一版子,整体观感基本一致。有人将这种通过翻版方式来增加防伪功能的纸币称为“翻盖币”“打孔票”或“胶印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