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书法家是谁?
四人书,特指清代乾隆年间的四位书法家——梁同书、王文治、刘墉与翁方纲的书法。这四人中,梁同书、王文治与翁方纲都为帖学大家,刘墉则专功碑版。 所谓“帖学”,就是以二王为宗,广采博收,精研各家笔法,创作出具有文人气质的书风;而“碑学”则是以摩崖石刻和隶书为主要取法对象,追求古拙雄浑的书风。
清乾隆初年,当时的皇帝喜欢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命人拓印数份,分送给近臣。受此影响,整个清朝中期都流行崇尚魏晋的帖学书风。
不过到了嘉庆年间,因为统治者对包拯等宋代名臣的褒扬,以及文人在诗文集序中多喜用汉石经文字的原因,碑学渐渐受到重视。到了道光年间,大兴碑学之风。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我们所说的“四人书”。四人的书法各有特点,但有一个共通之处就在于他们都充分融合了帖学与碑学的艺术特征,自成一家。
在“四人书”之中,梁启超的成就最高,他官至刑部尚书,一生酷爱书画,擅长楷书与行书。他的楷书结体取法颜真卿,又得欧阳询之笔意,加之其本人工于诗词,故其字外秀内美,韵雅气清。
其次是刘墉,他以“浓墨宰相”闻名于世,其书法取法颜真卿与赵孟頫,晚年融合两家之长,融成一体,世称“绵里裹铁”。 王文治的书法清新隽永,深得王羲之精髓,与其兄王杰并称“二王”。
翁方纲的书法得之于家学渊源,尤精篆隶,小楷工整,行草书也有韵味。 他们的书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梁同书的弟子伊秉绶。伊秉绶是清朝最后一个举人,官至翰林编修,他的书法得之于梁同书,碑帖兼具,自成面目。
现代书法家林散之、沙孟海等人对“四人书”都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林散之更是以善于临写他们的作品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