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年中国发射什么卫星?
“中国首次研制的大型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实验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为我国卫星通信奠定了基础。 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实验卫星。卫星重420公斤,设计寿命5年,实际运行3年多,发射场和轨道参数如下: 东方红二号采用自旋稳定方式,星体可绕自身轴线自转,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间隔6分钟,以便观测不同方位的地面目标。 这是一颗“一箭双星”,将两颗卫星送入同一轨道的试验飞船。它首先通过捆绑火箭把一颗模拟重力场作用、重量等于11千克的空心球送上太空,然后在离地约500千米的高空,用一根连接着上下两端的弹簧将另一颗重14.5千克的卫星送入轨道。这两颗卫星沿同一轨道做相对运动,通过电缆传递信息和照片。这一新方法节省了火箭发射的费用,但卫星在轨运行的可靠性问题直到十几年后才会得到解决。 当时国内对这卫星的评价是:技术难度极大,成就世界领先。 但实际上,这款星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实现起来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说服各方给这个卫星项目“开绿灯”,因为当时面临的技术难题有很多项,而其他各项技术难点都可以找到理由让攻关小组申请中止或下马,唯独这项技术需要继续攻关,原因无他,实在是因为太重要,一旦突破就意味着通信卫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在攻克重重难关之后,该星于1990年建成并进行了发射前的有关测试。此时,距离首飞已经过去了两年零四个月。就在大家为终于取得突破而感到兴奋之际,一场更大的考验正在逼近——“两弹一星”元勋,时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亲自点将,将负责该星总装与测试的七〇四所叫来喝茶。
按照他的要求,该星的全部试验数据都必须实时传回地球,并且不能对卫星带来任何负担。这对于一款刚刚踏入地球同步轨道的通信来说,无疑增加了难以数清的复杂度。最后经过多方协调,决定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解决问题。 该星使用了一台尚未完成全部试验任务的新型电子器件作为核心通信设备,而这种电子器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可以实时发送接收信息,但不能保存信息。为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人员特意在通信链路中添加了一个数据中继卫星,用它来截获信息并以明文形式发给地面站,再经地面站加密后发回给这颗卫星,从而实现了全程实时动态监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