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为什么受欢迎?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伪,或者说不太精准。应该说,什么样的中国画受欢迎,怎么样的中国画受欢迎,以及什么人画的中国画受欢迎,都是不同的。 首先,就绘画的题材来说,传统的中国画家选择的是以“逸品”为主要审美取向。所谓“逸品”,就是文人画,是以笔墨为主,用书写的方式作画,所描绘的内容多是文人雅士向往的山林溪涧、高士松柏、花鸟草虫等等。在这一点上,不管是写意还是工笔,只要是传统的中国人,应该都喜欢这一类画。而且这类作品因为注重笔墨而淡化了造型,所以也不存在像写生那样符合客观现实原型的造型,因此对形的不确定性会令观赏者产生美的想象,继而产生愉悦感。这是由“文人以画为文”所决定的,是画种本身赋予的审美特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现在又有不少人喜欢写实的、描写西方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的风景和人物的作品——虽然这样的人依然属于少数派。 其次,从绘画技法上说,传统的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讲究“尽善尽美”——既要有美好的意象,又要求画的“完整”,即要尽善尽美。所以无论山水还是花鸟,都力求完整,少则不满,多则有馀。但是,如果过于追求“完美”,就会导致形式的僵化,如清末的院体画就可以说是僵化的代表;相反,一些不拘泥于形式,敢于尝试新的表达方式的画家,反而能受到大众的欢迎。比如现代的吴冠中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荷花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他的作品不仅深受海外人士的喜爱,在国内也有很多的粉丝。
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题目也是不恰当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书画都是面向大众开放的。中国的绘画自五代十国开始就有“文人画”这一分支,它的创作是不考虑大众审美需求的,而是直接源自于作者个人的情感需求和审美需要;宋代以后的“院体画”虽然受到民间的欢迎,但主要还是服务于皇族和文人阶层。因此说“中国画向大众敞开着”显然是没有抓住本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