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几套人民币有林彪?
第一套至第四套人民币中,都有开国元勋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任弼时的画像,唯独没有林彪(当然在第二套人民币中的蒙古包那里是有一张“马背上的领袖”的肖像的,不过这不能算在林总头上)。为什么没有呢?这背后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先说一点题外话。现在网上有不少文章,讲到新中国建立初期对于“领袖形象”的设计时,总是拿苏联作为参考系。例如说我们借鉴了苏联的装帧形式设计出了我们今天使用的邮票等等。事实上,我们不但在印刷技术上抄了苏联,连印钞票都抄了苏联。
1947年,东北银行发行的“东北银行券”,样票背面有行长之章:“杨永奎”,而正式发行的人民币10元券和50元券,图案和字样都与它非常相似——只是把行长的名字去掉而已。这种仿苏式的钞券一直使用到建国后,就是现在一些古董贩子手里那种1948年发行的50元面值人民币(俗称“大洋券”)。这些纸币上均没有印制发钞银行的标识。因为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是不存在“主权国家无节制的发行本国货币”的概念的,发行货币要体现一个“量入为出”的原则。所以当时无论哪国,包括我们自己的旧币,都没有印本国的字母或符号来表明自己是“本国货币”的意思。
这里需要提到一个人——他的名字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他就是我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先生。他在1953年到1956年主持制定我国的经济政策,其中就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他主张实行统一货币,废止银元,统一汇率。也就是说废除银本位制,建立银汇双本位制。理由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只有这样做才能保持我国外贸和国际收支的稳定。
这位先生提出的“单一货币制度”得到采纳。1954年开始我国发行新的货币——“中国人民银行券”,简称“人民券”;同时,废除银圆,统一汇率。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从银本位制进入了银汇双本位制。
那么问题是,既然要废钞,就要收回旧钞,那么这些旧钞上的开国领袖像怎么办?当然是撕掉,重新印新的领导人的像在上面。可是这样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印钞成本太高了!最后,经过协商,决定采用一种“变通”的办法,即只换票面,不换币芯,也就是纸币的“号码栏”仍然用老号,但是“正面人像”更换成新领导人像(其实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例如美元英磅等)。
因此大家看到的第一套人民币(1948-1953)虽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发行的,但是其印刷工艺以及很多细节上都继承自民国时期的法币和关金,唯一的变化就是“正面人像”换成了新领袖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