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假皮子怎么做?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了关于“假皮子”的一些知识。 那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一聊这个话题——究竟什么是“假皮子”,还有如何鉴定翡翠是否带“假皮子”。 在正式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有必要先认识一种天然存在的事物——“水皮”。 水皮,是天然形成的表皮,由于它颜色与结构类似皮革,因此被称为水皮(或称“石皮”); 这种物质,在翡翠的形成过程中,主要起着保护内部晶体的作用。所以,除了部分质地细腻、透明度好的玉石可能没有水皮外,大多数的翡翠都有程度不一的水皮。
当然,有“水皮”的存在,自然就有“无水皮”的存在了。 无水皮的翡翠,通常指质地细腻、透明度高,表面光滑、无裂纹的翡翠,这些翡翠因为不需要水皮的保护,所以在形成的过程中,水皮也就没有附着生长的机会。 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所有的玉都有水皮或者无水皮之分,但并非所有带“水皮”的玉都价值连城;同理,也并非只有高端的玉才不带水皮或者很少带水皮。
事实上,“水皮/石皮”的价值评判标准取决于: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颜色、纹理等诸多因素。 所以,一件玉器是否带“水皮”并不能决定其本身的价格高低。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翡翠是否存在人工注色的“假皮子”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观察,仔细观察翡翠的表面是否有涂染的痕迹等等。 但这个办法并不是总能成功,因为有些注色的方法很特殊,做出来的效果跟天然的颜色完全没有差别,用肉眼观察就很难区分真假。 还有一种检测的方法是打灯看,如果注色比较浅,打灯能看到颜色浮于表面;如果注色较深,打灯则看不到任何颜色。 不过上述两种方法对于评估老翡翠的价值都会很有帮助。
如果是新做的假皮子,往往可以借助一些特殊的工具来判断。例如,用放大镜可以看到雕刻痕迹或看到粘接缝等,说明存在人工处理的过程; 用紫光灯可以检测到塑料等添加物的荧光反应,或用红外线检测会有高温烤色、充胶处理的反应等等。 最后需要提醒一点,无论判断结果如何,只要不是明显异常,也不用太过纠结。毕竟,有些注色是为了去除原生的暗色,有利于色彩的统一和发挥,并不影响玉质的结构和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