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玉阴阳面好吗?

王采赢王采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玉阴阳”其实是一个行业术语,它指的是一块玉石上,有一半是阳面(也就是表面的磨光亮的那半),一半是阴面(也就是表面没有打磨或打磨不深的那半) 。这样一块玉石,通常因为色差相对比较大,而且阴阳两面颜色、种水等差别也比较大,所以比较能体现出双色玉料的特征。 不过呢,并不是所有的双色玉料,都能呈现出“玉阴阳”这种理想效果。比如下面这两个物件: 这是两块天然形成的琥珀,里面包裹着透明的化石。如果仔细寻找,可以发现其中有一片叶子形状的化石,在光线好的地方可以看见中间有一条绿色的带状透明区域,那就是琥珀的边界了。

这是两块天然的玛瑙,也是一眼就能看到中间有绿色的部分。不过这个绿色部分不是玛瑙内部的丝状纹理,而是其中的斑点。这些点状的绿色原矿,就是玛瑙的“晶质体”(也就是说,这里面本来应该是透明的晶体,但是被绿色的矿物包裹起来,就成了现在这样的样子)。 这几个例子,都说明一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双色玉料,都能够明显呈现出“玉阴阳”的效果。

那是不是“玉阴阳”的效果就如此难呈现呢?也不是。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还是有可能实现的。比如说,可以通过雕刻的方法,将一块原本无明显分界的双色玉料,雕成拥有明显“玉阴阳”效果的玉器。(当然,雕工越精细,对材料的考验越大。) 除了雕刻以外,还有一种办法可以让一块玉石呈现“玉阴阳”——染色。通过染料染出一条明显的界线,区分阴阳两面的不同,这也是很多玉雕设计师常用的技巧之一。

说了这么多“玉阴阳”的好处,那么它到底有没有什么坏处呢?答案当然是有的! 如果处理不良,或者挑选时机不当,“玉阴阳”可能会成为一件彻头彻尾的坏事! 首先,如果“玉阴阳”的分界处不够清晰、分明,那么可能给做假造成可乘之机;有人就会利用这种手法来造出假的人工A+B的玉材料。 如果没把握好染色的时间与温度,也可能出现严重的色牢度不足的问题,从而使玉石表层染上颜色,留下难以除去的痕迹。 还有,如果雕刻时没能均匀地分配颜色,也会使整块玉石的颜色不均匀,影响美观。

总之,“玉阴阳”虽然是判断玉材质地好坏的一个标准,但是想要真正保留住它美好的那一瞬间,还是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哦~

阳圣道阳圣道优质答主

玉器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玉无阴阳不为美”,其寓意是说,一件优美的玉器如果只有阴纹是没有灵魂的,只有将阳纹与阴纹巧妙的运用到玉器上,才会使一件玉器成为传世的精品。所以,玉器的雕刻工艺中讲究阴阳刻。

所谓的阴刻,就是在玉石上刻画线条,但是不把线条的轮廓外的空间刻掉,这叫阴线刻,也叫减地刻法;而所谓的阳刻,就是在玉器上将花纹或文字突显出来,将花纹、文字以外的部分铲平,也就是把地子给铲掉,这叫阳线刻。因此说,玉器如果少了一个阴纹或阳纹,都是不完整的。

阴刻的特点是笔画深、细,线条流畅、飘逸,多用于文字与书法字体的表现。采用这种技法,使玉器更具有内敛性,能更好的诠释玉德;其优点是更能够突出表现玉石的玉质,避免大面积的铲削玉石,符合爱玉惜玉的理念。

阳刻字体笔画较粗,立体感强,表现力丰富,庄重大方,多用于龙凤等图案的表现。采用这种技法,使玉器更加具有外张性,能够表现气势宏伟的气宇,其不足之处是如果用来表现文字,受笔画线条的限制不宜采用“阳刻”。

在玉器的雕刻中,多采用阴阳结合的手法,相辅相成的艺术互补,使玉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将雕刻艺术与玉德相结合,使玉器更具文化内涵,并且能够将玉德与人的品格相联系,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化境界”。

总的来说,玉无阴阳不为美,就是说,玉器上少了“阴纹”或“阳纹”都是不完美的,都是没有灵魂的,因此,玉器要采用“阳纹”和“阴纹”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才能使玉器达到“天人合一”的极致境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