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作品有没有赝品?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字画市场的日渐火红,程十发先生的作品亦随之成了字画市场上的一棵旺“星”。
一些投机商人都打起了假造程老“赝”品以牟取暴利的坏主意,故目前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程氏赝品。这些程氏赝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完全杜撰假冒程十发先生之作。这一类赝品从款识印鉴到绘画笔墨造型都完全出于他人的仿造。这类赝品的仿造者一般是业余爱好者和不入流的字画家,他们对程十发先生的真实水平并不真正了解,因此在作伪造时,笔墨粗俗,造型失当,尤其是书法款识更稚拙可笑。
第二类赝品乃是仿制程老之作,就是找出或借来程老的真迹临仿下来,并且依真迹的款识和印章照葫芦画瓢作伪。这类赝品的仿造者一般是字画市场上专业的“手匠”,一些书画爱好者亦时有涉足。这种仿造品由于是百分之百按真迹所仿,因此从用笔用墨到造型设色皆酷似程老,加之款识印鉴亦高度仿造,因而这类赝品的危险性最大,尤其在照片上更是几近真迹难以辨认,往往能以假乱真达到蒙人骗钱的目的,故此我们尤其要对该类赝品加以辨明。
程十发先生的国画在其艺术生涯中前后有两个不同发展阶段,他在上世纪50——60年代所创作的国画作品笔墨苍厚凝重,造型质朴简拙,设色淡雅清新,给人以古朴、苍厚、纯真、明快的艺术享受。而他上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末所创作的国画作品笔墨酣畅淋漓,造型灵动俊秀,设色富丽辉煌,给人以俊雅、秀逸、喜庆、吉祥的艺术效果。所以目前在市场上最易见到的程氏赝品大多是仿造后一阶段的仕女、罗汉、花鸟之作。由于造伪者在仿造时往往都根据自己的所好来选择仿造对象,故在字画市场上赝品中往往以某种题材为多,而其他题材则较少仿造,因此,我们见到在字画市场上程氏赝品中的仕女、罗汉居多,而人物故事、花鸟、山水则极为少见。
鉴定程十发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所创作国画赝品的要领是从款识入手,因为程老在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用毛笔书写的书法款识乃是他书法艺术的最佳阶段。程老的书法从魏碑入手,兼习汉隶,行书出于唐人楷书笔法,用笔劲健洒脱,结体古拙率真,章法错落有致,尤其是他用毛笔书写的行书款识,古拙之中含灵动之韵,洒脱之中见凝重之美,清雅飘逸,天真烂漫,意趣横生,“十发”两字的落款更是十分率意俏皮,极具个人特色。仿冒者由于不能以毛笔书写款识,因此在作假时皆以硬笔直接写在画面上或“提款”纸上然后贴在画面上(图四),由于假冒者不可能有此书法功力和书法风格,加之硬笔书写笔迹亦不可能有毛笔书写笔迹的质感,因此用程老的60年代末——80年代末国画真迹书法款识与赝品款识作比较时,两者差异非常显著,很容易即可确认。
程十发先生的印章亦有很高的艺术水准,风格质朴稚拙,意趣新颖,布局生动,个性极强,尤其是他的白文姓名章更为独特,线条瘦硬稚拙,结体疏密自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程老在上世纪60——60年代末期使用的印章印迹沉雄质朴,印泥厚重;在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使用的印章印迹较为浑厚清雅,印泥亦清亮有光。程氏赝品上的印章都是用原钤印谱或高清晰照片仿刻假章钤盖在画面上的,仿制假章无论在边款印面的制作质量上还是在用印印泥的品质上都与真迹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程十发先生印章的真伪很容易辨别。
程老的国画真迹一般在用纸上讲究,往往是宣纸或具有手工纹理的道林纸。而他的赝品往往纸质较差,纸质粗糙、纹路光滑。国画赝品最易在勾线和设色上露出马脚。仿冒者在作假时往往因时间紧迫不能以小勾线笔勾勒,因此赝品上的勾线往往线质厚粗、线条滞拙、行笔生硬、墨色欠纯。而程先生的真迹行笔流畅、墨色鲜润、线条隽秀、用笔洒脱。
仿冒者在敷色时往往急于求成、敷色急躁仓促,敷色用笔及敷色色彩与真迹相比均有极大的差异。真迹敷色雅丽明快,色不碍墨,敷色用笔率意洒脱;而赝品敷色污浊生硬,敷色混墨,敷色用笔生硬呆板。在勾线和敷色上,程老国画真迹与赝品之间的差距在真伪两件作品上作直观比较时是显而易见的。
作伪者仿赝程老国画作品主要在照片上和印刷品上达到“乱真”之目的,因此特别需要收藏者注意的是,一些作伪者在出售程十发先生国画赝品时往往出示几帧程老国画真迹的照片(其中一帧往往就是所售赝品的仿制真迹照片)和一本程老画册印刷品作为“保真”依据,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伎俩非常容易打消购画者怀疑作画真伪的心理顾虑,使一些购画者轻易相信作品是真迹而上当受骗,故对此类照片和画册印刷品,收藏者不可偏听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