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昧与翡翠区别?
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要详细解释起来就有些复杂了。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这个问题的本质。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天然翡翠的形成过程中,是有一层风化的外壳的。这层外皮对于天然翡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外界的物质是无法渗入到翡翠内部的。所以有皮和没皮的翡翠,是两个不同的品种。 其次我们再来了解下什么叫水头。水头其实就是透明度的意思。一块透明透明的石头,自然光线可以穿透石头到达另一端,我们就可以看到水头好,反之则水头差。 那水味和翡味又是什么?其实说的就是味道的意思。拿个水杯,加入一些自来水,就可以闻到水的味道(可能有点淡)。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肉眼或仪器判断出一块翡翠的水头和颜色分布情况,那么根据经验,我们就可大致感受到其“味道”如何——水头好的冰种、玻璃种,其“味道”自然是清凉怡人的;而水头差的豆种,其味道就是“混浊”“土腥味”的……
现在的问题就来了,如果一块石头没有皮,而我们只看到了它水头好的那一端,有没有可能误以为是其他档次的石头呢?或者由于入射光的角度关系,只能看到部分水头,从而产生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判断呢? 答案是肯定的。这种情况肯定存在,而且也时有发生。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我们在挑选翡翠的时候,必须同时观察其水头和颜色两个指标,并且多对比,多思考,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出其质量的好差。
1、外观不同
冰种翡翠一般呈半透明或透明状,内部清澈纯净,给人以清澈透明有凉爽感的感觉,犹如冬天的水结成的冰一样,是亚透明状态中最好的一种。水沫子多为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状,常有少量浅黄色,浅绿色纹理,石纹多斜歪交叉排列,水霉纹的透明度虽可与好的冰种翡翠媲美,但内部洁净度不如翡翠,因为水沫子内部常有絮状棉,云朵,水波纹或水渠纹等暗点和白斑。
2、密度不同
水沫子的密度在2.56-2.69之间,但总体比翡翠低0.07-0.28。如果水沫子的体积足够大,可以明显感受到水沫子比翡翠轻。由于两者之间的密度差异很小,即使样品体积较小,也可以通过精确、可靠的测试方法来区分。
3、折射率不同
水沫子的折射率大多在1.62左右,双折射率不大于0.020,翡翠的折射率较高,通常为1.66左右,双折射率为0.020-0.028。大多数情况下,水媒子的双折射率无法测量,而翡翠的双折射很容易被测出。因此,折射率和双折射率的测试方法可较好地区分两者,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
4、矿物成分不同
翡翠主要由硬玉矿物组成。用偏光镜观察翡翠的抛光表面时,可以在不同的偏光位置下看到典型的闪突起和糙面条状闪光,反射光下也可以看到双晶、裂隙和一些颗粒状物质。由于翡翠的多色性现象,在透光偏光镜的正交偏光中,可以很明显地区分翡翠绿绿色和白绿色,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干涉的性质来区分,通过测量干涉的性质来判断翡翠的光性是负光性。
水沫子的主要特征是玻璃状态长纤维石英和少量钠长石、绿泥石和角闪石。通过偏光镜观察抛光表面,当移动到不同偏光位置时,可观察到光带和干涉色现象。水沫子的绿色带黄,多色性不明显,光性检测为正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