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翡翠的春点?
什么是“春点” 春点是行内对翡翠鉴定、评估和优化处理等知识的统称,它是翡翠工作者们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行业人员的必学知识,也是翡翠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点”从何而来 其实,在清嘉庆年间,一位姓乔的御史为了向皇上推荐上好的翡翠料子用来制作玉玺,于是亲自写了《乔氏川雅》一书,书中详细描述了当时上乘的翡翠原料以及颜色形状,并配有精美的彩色插图36幅。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关于翠玉器鉴的相关文献资料,其中就涉及到了“春点”一词,可见“春点”一词已有悠久的历史了。 如今,我们依然可以在行业内找到“春点”的身影——在国家级文物鉴定中心进行玉石藏品鉴定时,会见到“春点”字样;各地博物馆开展的讲座中也常有“请讲‘春点’”的提法;甚至在一些非正式的民间交流场合,人们也常以“春点”代替行话。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春点”并不是特指某一种语言或某个地区的人们所特有的语言,而是指很多种不同地方的民间用语。 这些用语因地域、时代、学科等不同而产生分化,但是其表达的意思大多类似,使用也十分频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听到这样的对话——“这块石头是不是A货啊?”“这颜色能到多少号色呢?”——这些话要是翻译成“春点”,那可是千姿百态、花样翻新的哟!
春点,一般是指在以“绿”为主色调的翡翠中,含有一些呈点状、片状、团块状、丝缕状等分布的“红”色。这种“红绿”相间的翡翠,其市场价值通常要远远高于单色的翡翠。因此有人专门研究翡翠的“春”和“春点”,并总结出若干识别翡翠春色的规律,及春色翡翠的鉴赏与价格判断。
“春”与“春色”
通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来自缅甸,他们称春色为“春片”;另一种说法来自广东,称春色为“春花”。翡翠界的前辈们根据“羊公的春在哪里”的典故,将“春片”和“春花”两种说法归纳为“春色”。
“春”是翡翠中所呈现的如女人唇红齿白肌肤般的红色或粉红色。在玉器界中,如果有一块既有绿又有“春”,通常称为“春带绿”,简称“春绿”,“春带绿”翡翠在翡翠界中是十分受欢迎的翡翠种类之一。例如,清朝皇宫就藏有一件十分珍贵的翡翠——“春带吉绿荷叶式盒”。“春带吉绿”是翡翠中难得一见的名贵品种,从颜色上讲,绿得娇艳,红得妖艳,此盒绿的部分称为“吉姆绿”,而“吉姆绿”配以艳丽的“春色”,故名“春带吉绿”。
“春点”
“春点”也是“春色”翡翠中最具有代表性和识别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在翡翠硬玉形成较细后,其周围的岩浆在“高温”下侵入翡翠的“内壳”,产生蚀变,使硬玉的晶体发生局部的“红色”取代,从而形成翡翠“春色”。
“春色”翡翠在缅甸被称为“福翡翠”,其价值甚高,因为这种色的翡翠很少见,而且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从古到今,绿色翡翠一直受人们的喜爱,从“福翡翠”的命名中可以知道,人们已赋予它吉祥和幸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