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水沫玉是什么?
“水沫子”是业内对“水沫玉”的俗称,是指那些具有近似翡翠玉质但不透明的玉料。 这种玉石颜色呈半透明至不透明状态,内部结构和外形常与翡翠十分相似;不过,它在硬度、密度等方面往往略输于翡翠,且多含有杂质,透明度也不及翡翠好。 用普通的玻璃刀即可对它造成一定伤害,人们常常将它和其他的玉石一起做成镶嵌首饰,或是制成仿古器物进行装饰或收藏。 “水沫子”的原石通常呈灰绿、灰白两色,半透明到不透明,表面光泽明亮,折射率在1.53左右,硬度6~6.5度,密度2.79左右。 由于它经常含有少量或微量的铬元素,因此会在阳光的照射下出现翠绿的荧光。
市面上出现的“水沫子”大多来自缅甸北部,少数则来自中国云南等地。这些矿区的“水沫子”原矿呈块状,常被开采出来以后直接销售或者加工成成品。 虽然“水沫子”的玉质常常与翡翠相似,但由于其内部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矿物微粒和细脉(也就是所谓的“石花”),所以它的硬度及耐温耐压性能不及翡翠。 在佩戴使用的过程中,这些“石花”有可能逐渐磨损而使“水沫子”的原石表面变得光滑圆润。经过长期把玩或是抛光处理的“水沫子”原石,色泽也会越来越亮,看上去与翡翠相比也无明显差异了。 除了颜色、透明度等方面的区别外,“水沫子”与翡翠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常含晶体,后者则为纤维交织结构,因而上手质感也不同——用放大镜检查,可以看到“水沫子”原石表面的粒度和裂纹情况,以及微晶的棱角和排列方式等。 而翡翠表面则呈现纤维状结构,同时可看到交织在一起的纤维团,用手触摸会有粘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