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翠玉是翡翠吗?

蒯欣欣蒯欣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老翠”实际上就是“老玉”,指的是年代久远的玉。从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出土的玉镯、玉环、玉璧等,到商周战国时期的玉器,以及汉代、唐代、宋代的玉器,都属于老翠的范围。 不过,我们如今说起“老翠”的时候,更多时候是指汉代之后的玉。

这是因为汉代之前,玉器的制作和使用与人们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结合得十分紧密。除了祭祀、朝聘、丧葬等正式场合外,平时佩戴玉器不太符合当时的礼制。到了汉朝,情况发生了变化,玉器开始成为贵族日常服饰上的装饰品——当然,这些贵族们使用的玉器用料讲究、做工精美,价格自然也是不便宜的。

汉代之后,作为“礼器”的玉器渐渐变成了“饰品”,而用今天的话来说,它们也就成了“奢侈品”。随着玉器身份的转变,其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最后甚至成为了平民百姓的日常用品。在这种情况下,玉石材料的价格逐渐下跌,工艺也更加多样精细,使得更多的人能用得起玉,玩得了玉。

于是,玉的文化开始普及,并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美玉蕴吉祥 “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露,礼也;研之如水,智也;朴拙而诚,勇也……” –《礼记·聘仪》 古人认为,玉不仅是一种美的物体,而且是有灵性的东西,能够给人带来吉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他们都希望拥有美玉,以便能得到上天的眷顾和保佑。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同朝代的玉器都有其不同的造型和纹饰,但是其中的寓意却是相通的,都象征祥瑞和幸福。

(二)以玉比德 我们经常说“形容某人德行高尚可用‘玉’来形容”——其实,这种用法是借用了“比德于玉”的说法。 这句话最早出自西汉戴圣的《礼记·聘义》篇中——“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缜密以栗,知(智)哉;坚刚而不折,勇之方也;锐利尖俏,慧之方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信之方也;五色具全,仁义(理)之方也……故君子贵玉而贱金玉。”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列举了七种玉的特性,并将它比喻成七样东西——仁、智、勇、慧、忠、信、礼。也就是说,玉不仅是美的物体,而且是道德的化身。古代许多道德名词都用“玉”来比喻。 例如: 大公无私——公平正直,不徇私枉法。 金黄璀璨——像黄金一样明亮耀眼。 冰清玉洁——像冰块和玉石那样纯洁无邪。

瑕不掩瑜——缺点掩盖不了优点。 表里如一——内在外在都一样。 五色具全——各种颜色都有。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诗情画意——诗意境界和画里的意境。 情投意合——情感思想投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