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种和水哪个好?
买玉,经常听到一个词“种老”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玉是有“年龄”的,这个年龄就叫做“种”。 把玉放在显微镜下,它是由晶体构成的,这些晶体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决定了这块玉的品种和质量。 而影响品种的主要因素就是“种”—— 老种的结构细腻紧实,新种的结构松散。 种怎么划分?
我们一般把玉的种分成三种: 老坑种、新坑种和尾矿渣。
1.老坑种——细腻致密,透明度高,多呈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
2.新坑种——“年龄”较小,内部晶体颗粒较大,透明度差,表面光泽较弱。
3.尾矿渣——是最差的种,光泽差,多呈土状或蜡状。 除了以上3中常见的种外,还有水沫子(一种天然水晶),水胆玛瑙等特殊的种类,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那种好不好呢? 从客观角度来看,每种玉都各有优缺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比如说,老坑种质地细腻,很漂亮,但是不耐磨啊。 新坑种硬度更高,耐摩耐损,但是不够通透,有棉絮等等杂质。 至于末矿渣就更别提了…… 所以说,不同种类的美玉,只有合适不适合的说法,没有好坏之分…… 除非是同一种玉里比较。
比如:老坑种翡翠里面,也有好的和坏的区分呀。 比如玻璃种,属于老坑种,但是质地晶莹透润,色泽淡雅,属于上品。 如果里面有棉絮或者石花之类的东西,就属于下品了。 再比如白玉里面,山料里的嫩山料,属于新坑种,但是质量很好。
而戈壁料则是老坑种,虽然质地上乘,但是光泽相对较差。
翡翠的“种”是描述翡翠内部结构结合的紧密程度,它关系到翡翠的透明度、胶质感、起莹现象等各种外观因素。是评价翡翠价值的基础。
翡翠的质地结构从好的到差的依次是玻璃种、冰 种、芙蓉 种 、团 粉 种、紫 豌豆种、豆 糠 种。
翡翠的水指的是翡翠的透明度,是一层又一层的水溢出表面,是一种质感,而不是简单的透明或者是不透明,它会随着翡翠的绿色发生改变。因此,要描述翡翠的水,不能简单的用好水、差水、死水来区分,而是要从水头、水色、水络三个维度来诠释翡翠的特征。
水头:指光线能够穿透翡翠的深度。例如我们经常说的水有色、色有水,就是指好种的,颜色和水路相辅相成。水路不好,颜色再好也没有什么味道。
水色:指翡翠的底子颜色和内部张力,是一层又一层的水溢出翡翠表面形成的外在色彩,颜色透着水色,水色衬着颜色,二者相生相成。
水络:指颜色和水路之间的结合度,颜色好,水足,但若二者之间互相独立,也是无法产生胶质感和起莹的效果。
因此,种和水,种是成因是基础,水是结果是质变。高翠色是绿色的质变,起莹是水头的质变,胶感就是种水色的综合质变。所以,对于一件好的翡翠饰品,好水是基础特征。“种是硬道理,水是真功夫”,没有好的水,再好的种也没有味道,所以水比种好更为重要,一件好的翡翠饰品,必须是高翠色、起莹、胶感的综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