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翡翠怎么识别?
这个问题,我可以说我错了,也可以说我对了; 因为“如何鉴别真假”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影响鉴定真假的要素有很多,环境不同、光源强弱、器材不同甚至观看角度差异等都会导致颜色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 换句话说就是: “以物论事”才是正确的评判方式。
既然无法通过一两次的观察来判定其真伪,那怎么办呢? 首先就是要了解常见的造假方式有哪些,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的判断。
目前市场上的造假手段可谓是层出不穷、五花八门,但是总结起来无外乎两种: 一是人工处理,即对原料进行浸胶、浸油或灌胶处理,使其达到增亮增透的作用,这种技巧常见于低质低价的岫岩玉和独山玉类。
二是人工染色,即用染料染制翡翠成品,这种手法主要针对中低端的翡翠饰品,由于着色均匀且不易察觉,所以极具欺骗性。
无论是以上哪种造假手段,都是运用特殊工艺将假料制成接近天然的状态,而大部分商家为了谋取更大利益往往会使用多种造假手法。 面对形形色色的造假手段,我们除了提高自己辨别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辨识技巧。 对于经常接触玉器的朋友来说,可以通过多看多接触来提高自己的眼力;而对于大部分新手而言,则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快速学会辨识方法:
第一是看结构。无论是B货还是C货,其内部的结构均会被改变。B货一般采用蜡状树脂填充的方式,使得原本通透的翡翠变得浑浊朦胧,用强光照射可看出结构模糊不清。而C货则是使用染色剂让原本透明的翡翠变灰变暗,结构同样会显得模糊。
第二是听声音。自然状态的翡翠声音听起来会有明显回弹感,而处理过的翡翠由于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声音往往会显得闷浊。
第三是掂重量。同等大小的玉器,处理过的B货通常会轻于天然A货,这是因为B货成分包含大量的树脂材料,密度较小。不过要注意的是,因为现在的造假手法越来越高明,一些高质的B货反而会比低质的A货更重,这就需要仔细辨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