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里有很多晶体?
你说的很对,翡翠的构造和结构是有区别的! 1、什么是翡翠的结构? 翡翠的结构是指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及其排列方式,是鉴定翡翠的内部质地的重要依据之一;而翡翠的构造则是由不同种型的硬玉岩和各种不同的夹体和杂质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包括原生矿床、次生矿床以及蚀变带等。它们与翡翠的形成密切有关,也是翡翠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构成翡翠的原生矿石——翡翠岩来看,它们的构造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结晶颗粒较粗,粒间空隙较大的块状构造或称砾石状构造。它常出现在老场口的翡翠原石上,如老雷劈场口、莫湾基场口及麻蒙厂的石头都多呈这种构造。
(2)细粒半自形或他形晶粒嵌布在一起的豆状(柱状)构造。这种构造常见于新厂翡翠原石中,如木那场口及大马坎场的绝大多数翡翠原石都以这种构造为主。
(3)隐晶质致密块体的斑状结构。一般认为具有这种结构的翡翠多产于中酸一中碱性的围岩中,如帕敢场区的很多翡翠,都是含铬的低档石料,其斑晶多为硬玉,基质为隐晶质,所以具这种构造特点。
(4)微晶集合体鳞片变晶结构。此属细小的鳞片状矿物经重新排列形成平行纤维状分布的新形态。这种构造主要存在于老场口的优质翡翠原石之中。
2、怎样看翡翠的结构? 看透翡翠表面,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翡翠内部的构造情况,通常我们把翡翠的表面称为“皮”或者“雾”,把“皮壳”剥开后的内层称作“肉”.由于翡翠是由许多细小硬玉颗粒聚合而成,颗粒之间的间隙比较小,因此肉眼很难分辨出颗粒的界线.但是翡翠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使得翡翠的不同部位形成的条件各异,从而导致它的内部结构产生差异性变化,即所谓的“种老”“种嫩”之分了。 “底”是指翡翠除绿色外所有部分的纯净程度和温润度的总合,也就是翡翠的底色.对于无色或少色的翡翠来说,底部的纯净度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 对于有颜色的翡翠,特别是颜色面积较大且相对集中的颜色块时,底部的温润细腻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