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艺术作品有哪些?
在中国画中,梅以树姿清健俊朗,枝干疏密有致,花朵淡雅高洁,素有“花之君子”、“花之魁冠”、“花中气节”、“天下尤物”、“花中英雄”的美称,深得古今画家的厚爱。因此,以梅花为题材,赋诗作画者,代不乏人,传世之作数以万计。
就绘画而言,表现梅花的技法,早在唐宋之际已十分流行。据说,唐开元著名书画家王之涣就精于画梅,其“笔踪挥洒,物象环奇,萦纤则蛟龙出没,疏密则鸾凤徘徊。”。此外,唐代周防、边鸾,五代大画家徐熙,北宋徐崇嗣、李迪等人的作品中,均有表现梅花逸韵雅趣的佳品,只是作品多散失或被改头换面以他代之了。但有幸的是,南宋杨无咎、马光祖和牧溪三人以擅绘梅花名世的翰墨却存留至今。杨无咎所作《四梅花图》卷,纸本,水墨(卷一为淡设色),纵34.7厘米。四卷画梅、杏、李、桃等四梅,每卷一幅,四幅内容各不相同,构图均新颖活泼,运笔洗练纵逸,笔势纵逸跌宕,自成一家。马光祖所作《墨梅图》轴,绢本,墨笔,纵119厘米,横46.7厘米,此图墨笔画老干繁枝,穿插横斜,枝干以浓墨涂绘,圈花点蕊,笔法古拙,系出自扬补之一脉。牧溪所作《枝横碧落图》轴,绢本,墨笔,纵73.5厘米,横32.2厘米,用湿笔画古梅一枝,古干新蕊,笔墨潇洒,生机盎然,此图构图简,寥寥数笔,意韵俱足。
梅花入元以后,更成为画坛的热门画材,尤其在元四家及遗民画家、书家中,几乎人人皆善画梅。如王冕、吴镇、杨元祥、盛仲交、陈录、沈澄、贾恭、张铉、孙有年、朱容声等。其中成就最为卓著的是王冕。他的墨梅不仅“一扫旧规,独开生面,枝繁花茂,天趣盎然”。。而且有“传神”之功。“微云淡月笼轻纱,仿佛看到伊在旁,此是独爱之花,亦是独爱之人,以花写人,以人写花,花人具现,无怪其画所出,无不有情溢胸际,神见笔端之象了。”。如王冕《墨梅图谱》就是其众多传世作品中的精品,一册八幅墨梅,有倒挂梅、绿萼梅等,用笔洒脱放逸,墨气苍古润华,神韵独具。吴镇《南岳梅》、陈录《寒梅图》、杨元祥《百花图》、贾恭《墨梅图》、孙有年《梅石图》、张铉《岁寒三友图》、朱容声《红白折枝梅图》、盛仲交《折枝梅图》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明代墨梅,早期大都承袭元人风气,其中比较著名者有徐渭,他不仅以大写意花鸟画闻名于世,其墨梅也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如其所作《梅花图》册,纸本;水墨,六幅,笔墨简古,画风豪逸,所作《梅竹图》轴,素纸,有“枝北繁南意气新”、“清气满乾坤”之意,笔墨淋漓,有豪放之致,别开生面。汪道贯、陈录、李绍果、沈颢、吴仲、杨廉、陈道复等人亦善画梅。清代画梅最为卓著者首推金农、石涛、汪士慎、高翔、李方膺,他们与华岩、闵贞、罗聘、黄慎并称扬州画派八大梅家,其作品“既摆脱了元人的习气,又一反王冕冷逸孤直的传统面目,表现出一种苍浑奔放,清朴活泼的风采,……反映了新兴的市民阶层和下层人民的思想情趣,体现了当时新兴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异军突起。”。具体而言,汪士慎的《孤梅山友图》、石涛的《白梅图》、高翔的《梅花冷月图》、李方膺的《三友图》、罗聘的《群仙捧寿图》等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力作。
此外,如清初恽寿平绘《梅花图》扇页,纸质,纸宽20.8厘米,作繁梅一枝,花朵繁密,清艳艳丽,有冷艳脱尘之韵、超逸闲雅之气;清代改琦以善画仕女著名的,但他所作题“云林写柏子图,梅花道人写梅花”款识的《柏梅双清图》,淡墨写古柏、横枝圈点写梅干、浓墨画疏花简蕊,运笔飘逸潇洒,笔墨轻快流动,所绘柏形、梅姿都清劲雅丽,确有不凡气韵,“亦堪称是其花鸟画中的精品,……”。
由于受文人写意画的影响,历代民间画工和画匠也颇为善画梅花,如佚名的《四君子图》册、《月夜梅鹊图》轴。特别是清人杨兆熙的《花树篇》画卷可谓一幅长篇大幅的木板年画长卷,内有红梅、墨梅各一枝,树干或以淡汁绿或以土红单勾填色。枝梢以墨线勾描,笔直挺秀。梅花有以纯白色,也有以红紫色晕染,花蕊用金色点出,枝干和花朵之间又以淡色渲染。整幅作品,艳而不俗,静谧、恬美,具有装饰性和年画风格。
从中国画中以梅花为题材的作品来看,历代以文人写意画为主,作品风格或疏朗空灵,或野逸荒率、或恣肆疏旷、或淡泊超逸、或纵横豪放,无不具有清新典雅、疏放飘逸的美学风格,具有深邃的美学内蕴,并以此影响着其它造型艺术的风格和美学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