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家如何写了字?

隆清和隆清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趣,答主也很喜欢,曾经做过类似的研究工作。这里以“书圣”王羲之为例子,来说明一下书家的创作历程(包括草书创作)。 首先来看行书代表作《兰亭序》的草稿: 可以看到,初稿其实很杂,有行有草,并且笔画也不够精致。但是神气十足且通篇贯气。 下面来看定稿: 同样神完气足,然而笔画细节更加完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修改的痕迹,比如“之”“故”“所”等字。

再来看另外一篇行书代表作《圣教序》的草稿: 这篇作品比较费笔墨,因为字数较多。而且内容较为严肃,所以初稿也是一丝不苟的正楷。我们可以发现,在书写的过程中,“玄”“妙”“神”等字出现了连笔,这是王羲之行书特点的体现——轻巧流美而又疏放灵活。 最后来看《圣教序》的定稿: 可以看到,定稿与初稿相比,只是在个别地方做了修改,整体是一脉相承的。

接下来来看草书代表作《廿九日帖》的草稿: 这副作品是王羲之三十三岁时所写,正是他书法艺术走向成熟的时期。因此这幅草书的笔法、字法和章法都极其精致。从初稿到定稿,无非是在笔画稍作修饰,个别字作微调而已。

最后来看另一幅草书代表作《十七帖》(摘录)的草稿: 这卷《十七帖》是王羲之五十岁左右所写,此时他的书法艺术已经臻于化境了。在这幅作品中,无论是字形结构还是点画用笔,都做到了极致的完美和和谐统一。

总之,我们从这些作品的演变中可以得到的启示就是:临摹学习一定要有选择地加以临习;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要随时加以比较分析,有取舍有重点,这样才会有效率。否则东抄一点西抄一点,到头来可能什么也抄不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