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章法是什么?

暨媛睿暨媛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章法的概念是随着书体的发展而发展出来的,在篆隶阶段“章法”一词并不存在。秦汉隶书由于字数不多,多为尺牍书信,所以可以很随意地书写,但到了晋唐时期草书和楷书兴起,字数增多,书写的场合也从个人私人生活转到官方礼仪上来了,这就使人们对书法的艺术性有了更高的追求,人们开始有意识的探索一些新的方法来安排字的布局以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帖式书法。

东晋王羲之父子是这些方法的集大成者,他们通过反复研究前人书法作品,并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形成了后世公认的书法理论基础——书法“六书四论”,其中《书论》就是探讨书法“章法”的一篇文章(其实“用笔”一篇也是) 文中王羲之说:“欲书之际,当缓临,密望,此谓设阵布兵也;略观,闲察,拟形,称是向意,乃定错落向背为字势也。”这就是对后人来说最为经典的论述之一了。

“缓、密、观、察、拟、称”六个字就涵盖了所有关于“章法”的问题。 “缓”“密”二字是说下笔之前先观察全局,思考如何安排字的整体结构,这是战略层面的考虑,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即是所谓的大局观或者说空间感。只有确立了全局的结构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即所谓的“设阵布兵”——“观”与“察”。 “观”是“略观全篇”也就是对全文的整体把握,比如整篇文章中都是竖向的字还是横排的字或者是左右参差的字等等都会影响到局部乃至全篇的气概,这一点对于当代人来说可能更容易理解,比如说写对联的时候上下联通常是不一致的,这其实就是古人讲究的对仗之法。

当然古人还会更加考究一些,比如在竖排文字的文章中如果标题是横排的话下文的第一个字往往不是正竖而是斜一点或者偏右一点,如此可令整个文章更有节奏感。 而“察”则是具体的观察,主要观察的是局部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包括各个单字的间架结构以及行与行之间的避让关系等等细节的处理都要仔细斟酌。

“拟”“称”则是在具体运用这两个字时所需要注意的细节: “拟”是要达到前文所说的“向意”的状态,这里“意”是指作者在书写时的意图,这个很难形容,只能意会,所以在练习时要注意多揣摩前人的作品,找到作者的“向意”之所在,从而让自己的作品也能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

“称”则是要符合读者的审美趣味,也就是说你写的字读者能看懂并且看得舒服才行,这就需要你在练习的过程中多注意古人的写法,尽量使自己写得跟古人一样而不是自创一种大家都不懂的字体。 总之,“章法”就是在有限的面积内,将有限的单个字按照一定的规律加以组合,从而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优质答主

我来说一下什么是“字距”与“行距”—— 首先,题主提到的问题是“字距、行距的问题" 我觉得这里应该把问题拆解开来思考 “字数”是指每篇作品的文字数量;“间距”是单个字所占的位置距离——也就是说它和每个字的笔画数有关(当然还有别的因素). 这个“宽度”的数值不是固定的,它是随着书写的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就像说话一样)。 但无论如何,在书写过程中,都要注意这个“字数/间距”值的大小,过大或过小都不可取。比如一篇文章要是一直保持一个“字数/间距”大小不变就不好看了:文章开头写得密密麻麻,到结尾却疏疏朗朗。 在创作时我们最好能根据作品内容的感情起伏来调节“字数/间距”值的大小。 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就要看平时的临帖了…… (๑´∀`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