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玩古玩的,经常会看到“古玉”二字。其实,古代玉器中,只有少数是真正的玉,而大部分用的是硬度高于玉石的材质——硬玉或软玉雕刻而成。 (图片可能引起不适,请慎重) 这就是有名的和阗玉,也叫作和田玉,主要产区在新疆。其玉质油润,颜色丰富多样,白、青、黄、墨色均有。
这个人的名气没有王冬龄、胡抗美大,书风却没有他俩“漂亮”(请允许我用漂亮的这个词形容他的书法),但个人觉得他书法最妙的地方在于将“写字”与“作画”融为一体。你很难说他写的字是字还是画,即便说是字,那也是带有浓厚艺术气息的字;你说他是画,可看起来又不失字的灵动飘逸。
这是一只和田玉山料的挂件,是新疆且末县出产的。 且末料的特点是颜色浓重,白度不够,但油润细腻,光泽柔和。这个特点决定了他不可能像白玉一样成为高档的饰品原料。
高档的翡翠,那一定是种水色俱佳的,并且个头也不会太小。 这样的翡翠,价格肯定是不便宜的。但要说贵到离谱,其实也不至于。毕竟再贵的东西,也就几千万一块,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负担不起的(所以买这样挂件的,一般都是比较有实力的买家)。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新版的第五套人民币,其中50元、100元的纸币上都有台湾同胞李敖的头像,于是乎,在岛内开始有人把这两种钞票俗称为“李敖版人民币”。 而李敖本人也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参与了这场人民币的发行过程——他亲自拍摄了央行行徽并在自己的博客中发布了照片。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吧(虽然我是学物理的)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任何评价都是主观的,没有绝对客观的评价标准;其次任何结论都需要证据来支撑,没有无端的上纲上线。 所以我的答案就两个关键词——“经验”和“证据”。 其实道理很简单的嘛!你买件新衣服会看看标签吗?你会看布料?缝纫工艺?辅料?
1.翡翠原石皮壳的破开方式一般有: 2、刀法的开石,这种对操作的人的要求比较高,一刀下去,全在掌握中; 3、电凿破石,电凿可以快速的将石头破开,不过缺点是容易伤到里面的玉质,而且速度比较慢,所以一般不采用。
《父亲》,王宏俊1985年创作于武汉。一个简单的题材,却令人动容。 《母亲》,刘溢2014年作于北京。一个母亲的背影,令无数观众潸然泪下。 《祖孙四代》,周春芽1992年作于重庆。周春芽的牛气,在此画里得到充分彰显。 《秋沐》,李自健1993年作于北京。一幅温馨之极又肃穆之极的父子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