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怎么产生的?
瓷器是在“原始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原始青瓷产生于商周,而青瓷成熟于东汉。随着东汉时期青瓷工艺的日趋成熟,一些制作精良的青瓷与后来的成熟瓷器已非常接近。“瓷器”这个词是西方人从中国或者其他东方国家学去的,最初他们把“中国”称作“瓷器”,又因为瓷器制作工艺非常精巧,于是就用“瓷器”一词引申为夸赞一种制作工艺精巧。16世纪的时候,瓷器通过欧洲传教士和商人传入欧美地区。
瓷器的出现和青瓷关系相当密切,两者在成型及烧造工艺上存在着一定的延续性,而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胎质及釉矿组成成分的异同。古代瓷器与陶器有着明显的区别,一般有以下特点:
一、瓷器的胎质主要由高岭土构成,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烧成温度必须在1200℃以上,胎体基本烧结,胎体硬,烧成后的胎体不吸水或吸水率极低,断面不具备一般陶胎的片状颗粒结构。
二、由于烧成温度高,釉料在瓷胎上烧结牢固,不易脱落和剥落,并有玻璃般的光泽,釉色也不易褪变。
三、质量较陶器重。当然,这种区别也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方面二者也有其相溶之处,如有些软瓷、薄胎瓷的胎体似陶,有的釉陶、铅釉陶瓷在外观上酷似瓷器。
不过,在瓷器发展初期,成型及烧造工艺还不成熟,当时烧制的“瓷”尚未达到上述的全部标准,只是具备部分特征而已。所以我们称这一时期的“瓷”为原始瓷器,称其制造年代为原始瓷器时代。原始青瓷出现于商代中期,是在掌握制陶技艺的基础上发明的,最原始的施釉方法是将釉汁在坯件上反复浸蘸,后来是将坯件放在盛釉的容器中浸蘸,再后来在坯件上浇釉。这时所用的釉是石灰釉。
商代出现原始青瓷,不是偶然的。一方面,商代制陶业已很发达,人们不仅掌握了相当高的陶器烧成工艺,而且在装饰上也开始使用釉,这是制陶工匠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留下的智慧结晶,为后来制造瓷器提供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商代在青铜器铸造上已十分发达,铸造工艺水平很高,这又为瓷器产生后的烧成提供了足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