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个什么全是书法作品?
前朝历代对于皇帝刻石像,基本上是从商周的鼎器铭文和秦代的石刻中来的。秦代石刻,大多歌功颂德,刻在当时认为很难被毁坏的石料上,以垂示万世,称为刻石,其内容和目的,和后代刻石像很相似,所不同者,秦代刻石以小篆为主,字形方整,无笔法变化。到了南宋末年,有人把宋高祖赵匡胤所写的一首御制诗刻在石上,题曰御书铭,开创了帝王石刻像的先河。到了清代,这种“御容”几乎无处不在,成为这个王朝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康乾时期,帝王石刻像达到鼎盛,仅北京房山区,就有五十余通。
在北京房山石经题记中保存有部分清代帝王刻石像。这些刻石像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康熙刻石像,另一类是乾隆刻石像。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从康熙三十年(1691)第一次南巡开始,到第六十一年(1722)去世的十三年间,他曾五次南巡。在此期间,他先后四次到了房山云居寺,对刻于明万历年间的石台和石幢进行重修,分别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六十一年(1722)两次敕封了云居寺石经,并于康熙六十一年为寺中撰并书对联:“经碑冠古今,证性宗诸天龙神,咸为听受;法语垂竹帛,悟真谛比丘清信,尽所皈依“。
石台和石幢上布满了各式题记。除康熙御笔石刻像外,还有乾隆两次南巡分别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和四十九年(1784)两次巡幸云居寺并在原碑上加刻御制诗,还有“香界禅林“、“云泉禅院“匾额等。在石台和石幢的题记中,内容和形式保存完好的康熙御笔石刻像有《敕封经藏记》、《敕封经碑记》、《御制重修云居寺记》、《赐万寿圣寺额记》、《御制护国千佛宝殿碑记》和《御制万寿寺碑记》六通。
康熙石刻像皆为楷书,字体大者为篆书。他虽为皇帝,在石刻像中有“康熙御笔之宝“或“敕封经碑记之宝“朱印,但在题记中,却自称“朕“而不称“予”。这种朱印是清代皇帝独有的一种印玺,称为“宝玺“。题记以《御制护国千佛宝殿碑记》为最早,碑记曰:
房山有云居寺,为宋幽州刺史张公思德所建。元明之间,寺制屡更,而石经尚存。康熙己亥,朕南巡回銮过兹山,命工相度殿庭,以全石经。既成,朕因题额“护国千佛”六字,命镌于碑。特制玉简以藏之,建屋覆其上。壬寅夏,朕再临斯寺,驻跸行宫,为万寿无疆之祈,命再建楼阁,以奉玉简,仍题额:“万寿无疆“四字。盖志此功德,以永镇山灵也。因命工篆书镌于碑阴。赐寺额曰:“云居禅林“。额之左曰:“真如海会“,额之右曰:“慈教慈恩”。康熙四十四年夏四月,赐万寿圣寺额记御笔。
这段文字详细记述了康熙己亥年(三十八年,1699)南巡返回途中驻跸此寺,并建护国千佛殿和万寿无疆阁的经过。
康熙一生,文治武功,都具有很高成就。他擅长于书法。传世墨迹,以行楷和行书为主,兼有草书,在他的帝王书法中是突出者,而他刻于房山石经上的作品确保持于很高的水平。他的书法,以欧、颜笔法为主,间采赵孟頫笔意。与历代帝王相比,独有“雍和“、“庄重“之气,与他为政和治军风格十分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