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朝代的雕漆作品有哪些?
以时代划分,雕漆历史源流绵延悠久,它不仅在工艺制作上不断发展与完善,而且风格上也具有各朝的特点。宋元时期是雕漆的萌芽初创期,纹饰简朴实用,圆雕、高浮雕技法较多,尤以剔黑器为多。明朝中期以后则是它的成熟发展时期,在装饰图案日趋繁缛富丽的同时,浅浮雕和线雕技法盛行,且向多品种方向发展。清乾隆年间则是雕漆的鼎盛期,制作规模宏大,产量也空前增多,但清中后期的雕漆艺术已逐渐走向没落。
以地域划分,明初永乐宣德年间在北京、南京两地制作的雕漆器,称西作、南作之分,两者的风格是,西作器型庄重稳健,用刀如铁划银钩,流派劲健,图案纹饰用小勾云,装饰题材有山水人物、宫室花鸟等;南作品相清秀文雅,用刀圆熟,纹饰纤巧繁密,图案多勾莲、牡丹、芭蕉等。
永乐宣德年间的制器,有宫廷专司的良工巧匠,又有地方进贡来的能工巧匠,他们各有所长,互相学习和借鉴,在制作和工艺上均有相当高的水准,是雕漆中的珍品。据记载,当时主持西作的良工有张成、杨茂,主持南作的良工有濮仲谦等。永宣年间的西作剔红器在后世仿制成仍有流传,但它们有真品雕工圆润丰满,磨工光亮平滑的特点。
宣德以后的西作剔红器的风格已不如早年的稳健,但制品依旧精美。其制品有瓶、盘、盒、渣斗、琴桌等。仿制品大多在乾隆年间,真伪品在器物底部髹漆上就有明显区别。宣德之前的制品,底髹黑漆,以刀剔光亮,其下为朱漆。清代乾隆年仿制品,其底多是罩明油的那种黑漆,无剔刻刀痕。
清代乾隆年间的雕漆制品,种类品种繁多,制作更为讲究,在清宫和广州均有作坊。清初年间在北京生产的雕漆器,称北京作,继承了明宣德时期的做法,并在工艺上有所创新,器型比明代更为丰富,有碗、盆、盒、碟、渣斗、盘、瓶、桶、缸、匣、笔筒、三足洗、笔挂、高足盘、琴桌、桌屏、插屏、嵌屏、挂屏、围屏、荷叶器、如意等等。图案纹饰有龙凤、花鸟、山水人物、珍禽异兽、瓜果博古等等。有的在一件器物上仅饰一种图案,有的则运用高、浅浮雕和镂空等综合技法,将多种图案装饰在同一器物的不同部位,装饰手法更为华丽繁缛,形成了繁巧艳丽的清代雕漆风格。由于它制作工整、装饰华丽,有“藏金镶玉”之感,成为当时宫廷的陈设珍玩陈设,也有的用作出口商品。
清初年间的雕漆器,有仿明宣德年间的制品,底部只髹黑漆或朱红漆,亦未刻款。款有刻于器物底部或内侧的,款有“乾隆年制”、“乾隆御制”楷书款。此外,还有“尚信堂”等藏书款,以及“福”、“寿”等字款。清晚期的仿制品大多粗制滥造。
清乾隆年间的广州生产的雕漆器,称广作,制品主要供出口外洋的需要。器型有瓶、盘、碟、碗、盒,有的还做成套盘、套盒等。在装饰上有堆、剔、填等综合技法,图案以花卉为多,有牡丹花、西番莲、寿桃、梅花、茶花等。色调以剔红、剔绿器为主。工艺上不如北京产的精细。有的在器物内侧或底部描金楷书“乾隆年制”、“乾隆御制”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