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怎么变颜色啊?
翡翠是宝石中唯一一种自然形成的玉石,有“玉中之王”的美称。它由硬玉或软玉矿物组成,通常呈透明至半透明状,抛光后具有玻璃光泽。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同一块地里开采出来的翡翠,有的呈翠绿,有的却为灰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是因为它们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了颜色的不同。 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地质运动、高温高压和土壤物质等。
我们先来说一下地质运动,要知道任何玉石的形成都离不开地质作用。而翡翠的生成温度很高,一般都要接近融化状态,所以它会随着周边岩石的热胀冷缩而发生变形。当然,这种受热产生的形变是非常轻微的,但是足以让里面的晶体重新排列。 由于重力的缘故,地下深处的热量不容易散发,从而会导致热胀冷缩更加明显。这个时候如果恰好有锰离子或者铁离子渗入其中,就会让部分翡翠染上色彩,而这种情况非常类似于“染缸”的作用。
高温高压也是导致颜色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形成翡翠的过程中,它的周围环境压力极大,达到了高温高压的状态。这就使得里面的一些离子能够进行移动,比如使含锰致色的离子能够进入到细小的空隙之中,进而导致整体染色。当然,这些颜色的产生都是可逆的,即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环境下,他们又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无色状态。 但要注意的是,这种高温高压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高时低。所以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一些翡翠会呈现出颜色渐变的状态,如油青翡就是过渡的颜色。
除了上述两种因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也会影响其颜色。毕竟土壤中含有各种各样的矿物质和颗粒,而这些物质的成分是不一样的。如果恰好含有致色元素,那么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翡翠的颜色。 但是无论是哪种因素影响,最终的结果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除了本身的自然美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去人为改变其表面色泽。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改变的仅仅是表面颜色,并不能改变里面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