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有什么名人的书法作品?
东汉时,在许都有位名儒名叫刘德升,他在草、隶两种书法的基础上,又创立一种新书体,叫行书。行书笔划比隶书简便,容易书写,又比草书容易辨认,所以很快流行起来。三国时,魏人钟繇和吴人皇象又吸取了刘德升行书的长处,分别创立了今楷书和隶书的。楷书是形体方正的小字,笔划容易认识,写字也不费事。可是直到隋唐时期,人们才慢慢地普遍使用这种书体。行书和楷书这两种便于书写的字体代替了古老的篆书和隶书。自从行、楷流行后,篆书和隶书就只被用于匾额和碑碣上了。楷书字型虽然方正,字划也很清楚,但是没有那种回环婉转的姿态。于是书法家张旭和颜真卿又继承汉魏时代的草书传统,改革了前人不易认识的草体,创造出一种可以实用的“今草”。这种草书不但被书法家采用,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还被画家作为“写意”花鸟画和山水画中的题跋字或作点景之用。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某些知识分子把学习书法,作为“修身、齐家、治国”修养的重要内容,这叫做:“练好笔法,干好官法;笔正,不阿;心正,不邪。”唐朝书生柳公权,在唐穆宗任皇帝时当谏议大夫,有一次穆宗坐在便殿上,让柳公权站立在旁边,一面练习书法,一面问他怎样才能写好字,柳公权乘机对穆宗说:“当写字时手要稳,心要正,笔要正。”穆宗又问怎样才能做到笔正,柳公权答道:“笔正就要求心正,心正天下自然平定。”穆宗听了这话,十分难过,勉强笑着说,“朕只要求你教导朕如何写字,并没有要求你去论政。”其实柳公权所讲的话是唐朝从贞观之治到“贞元之治”的政论家,也就是从魏征、房玄龄到陆贽等人的政论。穆宗时期正是从“贞元之治”向“牛李党争”转变时期,所以穆宗听到柳公权的笔谏,感到非常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