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保山南红注胶吗?
清代和民国时期流行的注胶充填处理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先后在中国、美国和泰国得到工业化应用,后来又被推广到越南和印度。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四川、云南等地出产的南红玛瑙作为注胶原料,用添加着色剂的合成树脂胶注入南红玛瑙的裂隙或孔隙中,以改善其外观、工艺质量和使用性能。
通过裂隙或孔隙中残留的着色胶体、裂隙或孔隙未被胶体完全充填而形成的根部呈色更深的线条或斑点,以及由着色胶体沿裂隙或粒间孔隙等扩散,形成的网纹状或团块状的晕色等特征,可以识别出经过染色处理的南红玛瑙。
因为未经胶粘处理的碎块南红玛瑙价值较低,一般仅可作为制作手镯的填充料使用,也较容易鉴定。而优质南红玛瑙碎块通过胶粘处理后制成的手镯外观优美、价值较高,因胶粘剂深藏于肉眼看不见的内部裂隙中,用常规鉴定方法又难以辨认,近年出现的以此类手镯冒充独粒手镯的欺诈行为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