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指什么意思?

岑兰兰岑兰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翡”、“翠”两个字在古汉语中就有记载,但两者作为颜色名称并用来称呼今天所说的“翡翠”,则是在明代中后期开始的。 最早记录“翡”字的是明朝杨升庵所著的《丹铅总录·翠说》:“翠,鸟名,赤而艳者谓之翡……今人以翡色为宝石之名”;而记载“翠”字的,则有明代陆容撰写的《菽园杂记·翠》:“今之翠,古人谓之翡。盖以燕尾为饰者,谓之鹦哥绿,以圆圈为者,谓之鸳鸯绣。至翠,惟云南之宜良产之而已。其质甚硬,比之于玉,坚脆相半焉。” 两位明朝文人对“翡”和“翠”的解释,和现今对这两个字的含义是基本一致的。 而清人俞蛟所著《梦厂杂著·翠谈》中,则提到一种叫做“猫睛翠”的宝石,色泽如同“猫睛”一般,可直透心灵:“猫睛翠,此晶石也,出缅甸。五色齐全,白如冰,红如血,碧如蓝,黑如漆,浓淡间之,纯苍如水银,明莹照人,细看之,中有天然图形,或为山水,或作花鸟,或像人物…细审之,其形肖拟,惟鬼物最骇人目。”

从明代中叶开始,“翡”和“翠”就已经被用来泛指各种颜色的宝石了。 不过,“翡”与“翠”最初指的是两种颜色:朱红色和绿色。

《尔雅·释卉》对“斐”的解释就是:“赤曰斐。”而《周礼·考工记·凫氏》也有记载:“范金,傅粉,以为絺缋,菲仪十之。”其中的“菲”字,说的就是这种像绯红色的染料:“凡染帛,赤绀菲,其灰可染。”(出自《礼记·檀弓下》)。

而“翠”字,本来是指青绿色的羽毛,也就是翠鸟的羽毛,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其中的“丝”字就是指翠鸟的羽毛制成的丝绸,而唐代苏鹗所著《杜阳杂编》中,就记载了一种名为“翠羽”的衣服:“僖宗诏蜀帅王铎令于宫苑内,采取翠羽,缀饰衣裳。”

虽然“翡”和“翠”最初指代的颜色,和现在的含义已经有很大差别,但是两者都属于色彩中的极端,都是极为鲜艳且明亮的色调。而除了作为染色原料外,这两种颜色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

苍注源苍注源优质答主

翡翠,中国古代是对云南某地饲养的一种美丽鸟儿的称呼,这种鸟儿,雄性的叫“翡”,羽毛主要呈现红色,雌性的叫“翠”,羽毛主要呈现绿色。红色和绿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红色代表太阳、热情、爱情、革命、吉祥……绿色代表大地、和平、希望、青春、活力……因此“翡翠”一词被中国人长期引申为美丽、珍贵、神秘、价值连城之物的美称。

由于翡翠石料形成所需的主要元素有铝、钠等,其成因主要有两种情况:“钠长石化”作用和“绿辉石化”作用,生成的玉石属于区域变质的产物。在现代地质科学知识还不发达的二、三百年以前,人们并不知道这种具有娇艳色彩,美丽花纹的石头是由什么形成的,成分是什么,与其它玉石有什么区别(当时人们已经发现和使用了玉、水晶、玛瑙、珊瑚等许多玉石品种)。

因此将这种来自缅甸国的石头称为“翡翠”,是符合人们的认玉爱玉心理的。可以说“翡翠”一词在被中国人普遍认识、普遍使用并沿用到今天,是与中国人喜爱鸟儿以及中国人普遍崇尚吉祥、富贵、兴旺等美好意境分不开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